徐淀芳:二十八年 为基层教师做嫁衣
教学研究,是基础教育质量的坚实保障。一套精湛的教研体系,能让一名并不是特别优秀的老师同样教好学生。徐淀芳,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物理特级教师,28年来,一直致力于本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为无数基层老师做好“嫁衣”,助力一批批名师成长。
一线听课,实证教研
从一名物理老师到物理教研员,直至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说:“从一期课改到二期课改,我的28年教研职业生涯,一路伴随着课程改革。”
家长反映学生作业负担太重,到底是怎么回事?课堂要转型,具体应该转向哪儿?针对一些教研上的模糊问题,该如何开好“处方”?2013年,教研室曾对家长老师开展访谈,进行作业问卷调查,同时每学科又收集了30所学校各一名学生一周的作业,统计结果发现,老师对学生作业预估时间比家长判断得少。教研室及时将相关结果反馈给老师,便于他们合理安排作业量。徐淀芳认为,唯有用证据支持教研,用项目组织教研,针对实际问题,通过大数据分析,从“经验型”走向“实证型”,才能使教研真正产生“教育生产力”。
作为教研室主任,徐淀芳始终坚持深入课堂一线,悉心听课。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他坚持不能光凭印象判断,要用证据说话,用事实判断,“教研员,既是课程研究专家,又是学科知识专家;既是教育理论专家,又是教学实践专家,唯此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及教育教学活动。”
做好裁缝,传播教研经验
2009年、2012年连续两届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上海学生在数学、阅读和科学素养科目上夺魁,引发全球教育领域的关注。事实上,上海学生PISA数学成绩优异,得益于上海从市级、区级到校级一整套完善的教研制度,以及师资培训、新教师上岗制度等。
从市级到区级两级层面,本市有近1000名专职教研员。作为教研制度掌门人,徐淀芳打了个比方:“教研员,应该是名好‘裁缝’,为老师做好嫁衣。”很多特级教师当年都曾参加过教学评选活动,都有从普通老师到名师的成长过程,在解决教学难点时,教研员们的一套套好经验,让老师们收获很大。徐淀芳说,好的教研经验,不仅值得提炼,更应广泛传播。
作为上海教育主管部门的“智囊团”,徐淀芳组织市教委教研室团队和有关专家,开展了《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和中小学21门学科课程标准的研制,以及几百门中小学教材的编制、管理和推广实践。去年,他主持的《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改革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办法》两项教育研究成果,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前一个项目还获得国家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2010年,由他主要参与并实际主持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上海市“二期课改”的实践与探索》《新课程和物理实验改革——中学物理数字化实验系统(DIS)的开发与应用》两项教育研究成果,获教育部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
身体力行,领衔教学研究
“教育不能只要分数,不重育人。在基础教育中,德育是一套完整的重要体系。”徐淀芳强调,教育的根本宗旨是立德树人。他对自己也提出了严格要求:身体力行成为立德树人的引导者。
近年来,他领衔开展了教育部和市教委多项重大项目研究,如:大中小学德育课程衔接研究、提升中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品质研究、基于信息化平台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教材评价研究等,这些研究成果受到各方好评,为基础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丰富学习经历、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