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打通行政审批“最后一公里” 行政服务中心实现一口受理
地铁漕宝路站下来,创业者小徐搭一部通往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的1204路专线车,进门输入手机号取号,等候区十几个人坐着,安安静静。不多时,滴滴一声,短信提醒小徐前面还有2人即轮到他。小徐提交完毕企业登记材料,一张告知单承诺,4个工作日可以领证,办证进展可以在网上查询。“需要交什么材料事先在网上平台查过,很方便。”
24个职能部门进驻、139个办事窗口、办理327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位于南宁路的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试运行半年、正式开业近一个月,已接待7.8万人次。“小徐”们看到审批窗口工作人员“环岛”而坐,忙忙碌碌。但他们看不到的是,众多行政部门、窗口在物理空间上的集聚,带来了行政审批改革的“化学变化”。
行政审批窗口集聚在一个大厅、实现一口受理,并不稀奇。据了解,“1.0版”的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其实只是“收发室”,审批的“最后一公里”仍未打通。
而此次徐汇区借区域行政服务中心升级的契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原先散在18处的科室、部门窗口搬到服务中心,新成立的市场监管局则“成建制”入驻。“以前工商、食药监、质监等都不在一处办公,即便申请材料在一个窗口受理,这些材料也需要在各处流转。”徐汇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随着科室入驻,几百名机关工作人员“下沉”行政服务中心,直接接待办事企业和居民。
窗口集中了,但问题仍存在:审批条件怎样,告知单上“需要提交的其他相关材料”这类“模糊兜底条款”,让企业和市民感到一头雾水;涉及多部门审批事项,各部门流程设置以自我为中心,如何解决职能交叉?政府相关人士坦言,“相关材料”告知模糊,是给行政审批操作留有“空间”。比如企业登记地址,要提供相关房产证资料,有些房产可能经过了几道转租,有的还没拿到产权证,需要补充材料来证明。“但从行政公开透明来讲,不应该留这样的条款。”徐汇区灯光广告管理所对这条兜底的“权力规则”动了“刀”。遇到属于行政许可范围外的灯光广告申请,可启动特别程序,将以前的“相关材料”改为具体的“特别程序材料”,使模糊的“相关材料”有了较明确的界定。市容绿化局和市场监管局还创造了“一窗两席”的设置,打破以往行政框架,以项目需要来开设窗口,实现户外广告审批“一次收件,一次发证”。徐汇区政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顶层设计,将入驻行政服务中心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并联、串联、减少和优化。
事实上,在日常审批过程中,新问题、新矛盾也很多,尤其在投资建设方面。投资建设的行政审批流程较复杂、办理时间较长,为增加办事效率,大厅里设了会商室,方便相关部门就具体问题现场会商,实现“前台受理,后台协调,现场解决问题”。
在徐汇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墙壁显示屏上的“亮红灯”引起了记者注意。据介绍,审批事项在时限内正常流转,绿灯亮;政府办事延迟就会亮红灯,以示警告。“过去,办事群众只能看到绿灯,红灯只显示给领导看。”徐汇行政服务中心公开亮红灯,意在监督公开,提醒民众“有权直接催促办事部门”。
“打通行政审批‘最后一公里’,拆除体制的篱笆,基础在信息化建设,实现数据共享。”徐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互联网+政务”理念下,行政服务中心接入了12条专网和73个部门审批系统,实现信息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