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实验小学:让孩子觉得上学很好玩

13.10.2017  15:22

图说:拓展课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图为“超轻土制作”拓展课校方供图

  春天观察蚯蚓是怎样在泥土里钻来钻去,夏天养一盆猪笼草带回家看它如何捉蚊子,秋天在校园里拾银杏叶做成再生纸……在徐汇实验小学,孩子们喜欢自称为“小乐乐”,因为上学实在是太好玩了!

  成立于2011年的徐汇实验小学很“年轻”。办学之初,虽然徐汇区对学校的定位是“高开高走”,但对这所学校,周边小区的家长们普遍持观望态度。如今,六年过去了,徐汇实验小学早已经历了“学生回流、家长肯定”的阶段,对口初中对学校两届毕业生的评价是:这里的学生学习习惯好,待人接物有礼貌。

   让每一门课变得很好玩

  用四(2)班小宋同学的话说,每学期网上选拓展课的那天,自己的“选择困难症”就要犯了。“周五下午,我们有轮滑、篮球、STEM+、布艺、朗诵、开心菜园、急救员、啦啦操、水彩梦境、心理游戏、篮球、乒乓球、武术、扎染、编织……一共40多门拓展课!”小宋的“烦恼”是,“每一个我都想参加,每一门课程都令我好奇,真不知道选哪个才好。

  校长焦轶萍告诉孩子们,不用纠结选哪一门课,每个人每学期都有机会换一门心仪的课程来上。学校每学期都会在学期开始和结束时做调研,保证每门课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在焦轶萍看来,小学生的学习首先应该是“好玩”的,然后在与现实生活的融合中做到“玩中学”“学中玩”。“首先是喜欢、感兴趣,然后主动想去学习,最后有好的学习方法。这就是我眼中‘快乐’的定义。”焦轶萍说。

  有趣的课可不仅限于周五。徐汇实验小学在基础型课程的设置中,也动足了脑筋。学校参与了教育部课题“数学实验室的建设”的研究,在一、二年级课表中设置了“玩游戏学数学”的探究课,深受孩子的喜爱;英语学科特聘了外籍教师,开设外教课程,并用“小护照”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过程。

图说:学校引入足球等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面向全体学生开设足球课校方供图

   STEM+课程跨越学科界线

  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搭建一个温室,制作喂鸟器、制作船模、雨量器……对徐实小的孩子们来说,这些并非难事。从2014年起,该校成为徐汇区首批STEM+课程试点学校。如今,STEM+课程已经成为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课之一。“小乐乐”们跟着老师“探秘植物园”,学会用“落叶造纸”,兴味盎然。

  自然老师杨亭亭介绍,“养蜗牛”原来是自然课的一项作业,但现在已经被开发成一项为期2个月的长周期作业,自然、语文、数学、美术、信息科技学科的老师纷纷加盟。学校为每个孩子购买两只白玉蜗牛,自然老师和语文老师指导他们每天观察、记录,美术老师教他们动手为蜗牛搭建小房子,数学老师在蜗牛爬行赛后教孩子们如何测量爬行轨迹……对徐汇实验小学的老师们来说,STEM+课程中蕴含的“融合”理念比课程本身更具有启发性。

图说:stem+课程让孩子们把知识与动手能力结合起来校方供图

   请家长为学校“把脉

  一所新学校,如何吸引生源?徐实小的办法是,请家长走进校园,甚至为学校发展“把脉”。

  2013年,第一届毕业生詹皓丞的爸爸在第一次家委会上提出,国际上有些特色课程蛮好的,将各种学科融合在一起,让孩子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知识,希望学校也能开设这样的课程。虽然詹爸爸没有明确说出STEM+课程的名称,但这句话却在焦轶萍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久之后,当STEM+课程第一次印入眼帘时,焦轶萍立刻想起了詹爸爸的建议,并积极将课程引入学校。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徐实小引入足球、篮球、轮滑等运动项目,提出让孩子们在每个年级学会一项体育基本技能:一年级学会短绳和毽球,二年级学会篮球,三年级学会足球,四年级学会游泳,五年级学会排球。而这,来自当时三(4)班家长庄元爸爸的建议,他建议学校,可以在体育特色上下功夫。

  “家长的这些建议和意见对学校来说是宝贵的智慧资源。”焦轶萍介绍,如今,学校的“小课堂大智慧”课程就是邀请各行各业的家长走进课堂,给孩子们讲述不同专题。“水的起源”“国学文化的精髓”“优雅茶艺”“航天知识知多少”……家长的讲座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

  这学期,徐汇实验小学的家校合作又有“新花样”了。学校主动邀请家长走进学校参与管理,做“一日校长”“一日老师”,为学校献言献策。而要获得机会,家长可以参加护校队,也可以选择上家长课堂,参与各项志愿者活动以换取积点。“和孩子的课程一样,家校合作也做得更好玩一点!”焦轶萍说。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