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辛苦指数”换群众“幸福指数” 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两张网”工作组无悔付出
从只需进“一门”,到“一窗”办所有,再到和市民“网上见”,不仅不需跑腿,还能24小时随时随地办理。这份层层递进的便利升级背后,是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工作组不断自我加压的成果。
而市民们办事少跑腿所提升的幸福感,远不是他们工作的全部——他们率先开启“一网通办”综窗改革浪潮,推进审批“两集中”、受理“零差别”;还是他们,加快建设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围绕“一梁四柱”工作格局,持续推进利民便企创新,不断提高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勇当先锋,创造纪录,工作组在智慧治理领域耕耘不辍,收获连连,团队先后荣获“2020中国数字政府示范引领奖”、“2020中国领军智慧城区奖”等荣誉。由他们自主研发的自助服务机已作为上海“一网通办”的典范案例,被国家行政学院采纳为实物教具。
关于他们的故事,要从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说起。
走出“舒适区”自我加压
一家外企公司需要变更股东,经办人李女士来之前早已做好“心理建设”:“外资企业变更手续相对其他业务就较为复杂,加上涉及公司章程、董事会及股东等各种细节,今后一段时间我肯定要常来这里,整个流程短不了。”
没想到,短短几分钟时间,窗口人员就把所需材料、变更流程逐一核对,还不忘提醒相关注意事项。“太赞了!原本以为要费时费力的工作能如此清晰明了地办结,这份专业精神真了不起!”原本的担忧消失无踪,李女士由衷地称赞道。
这份厚积薄发的功力,来得并不容易。“应服务而生、因服务而兴”,中心的工作人员持续自我加压,坚持把难题留给自己,逐步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特、从特到品的跨越发展。
2015年,中心聚焦“一门式”服务,解决群众办事跑腿多的问题。当时的工作组天天不是戴着安全帽跑现场,就是捧着事项清单跑部门,大家几乎磨破了嘴、跑断了腿,终于将分散在18处地方的部门窗口整合进一个中心,形成徐汇政务服务的“集团军”,现在区级审批事项入驻率达到98%,“全市通办”个人事项入驻率100%;2018年,目标从“一门”再次聚焦为“一窗式”服务,解决企业群众排队长的问题,由“专才”变“通才”,对个人业务能力来说是极大挑战,工作组及时开展“百人魔鬼训练”:每天下午4点半离开窗口,半小时吃饭,5点上课,9点下课,双休日“加课”。3个多月后,18个综窗如期开出,“来一个窗、办所有事”成为当年最受上海市民欢迎的“一网通办”十件事之一。
“群众下班、政府也下班”,如何让部门走出线下服务的“舒适区”,让群众养成线上办事的“新习惯”?又是工作组迎难而上聚焦“一网式”服务,追着、盯着部门提供事项清单,踏破门槛、风雨无阻,对着每个事项、每个环节,推演完善,还自主设计了自助服务台,最终实现了政务服务24小时不打烊。
努力拼搏只为“高效办成一件事”
“您好,口罩预约凭证已生成,请凭短信至药店购买。”疫情期间,几乎每个工作生活在徐汇的人都收到过类似的口罩预约短信,政府调配、预约购买也成为防疫期间避免人群聚集的重要措施,而人们不知道的是,在“汇治理”轻松预约的背后是一群人的负重前行。
去年大年初一,一串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工作组成员伍东阳家里的团圆饭。“口罩紧缺,线下排队购买风险太大,能不能想办法做一套线上预约购买的系统?”电话另一边传来的是徐汇区大数据中心副主任余杰的声音。然而短时间内要做一套供上百万人使用的系统,开发公司也无力支撑。
“人数不够,就自己上!”凭借工作组的共同努力,徐汇区率先推出了集口罩预约、小区进出管理、企业复工于一体的“看家护院邻里互助”汇治理疫情防控系统。“‘汇治理’需要面对的是上百万的徐汇居民,数据怎么做标准化,信息如何自动填报,一次填报如何多次复用,这些都是当时团队一个个啃下的硬骨头。”徐汇区大数据中心主任宋开成如是说道。
疫情防控最关键的时刻,“汇治理”累计注册人数68万人,访问人数超过1.46亿次,排摸登记176家工地、9437家商铺,支持2.1万家企业复工复产,12万余次门磁预警100%实现闭环处置。
危急时刻见担当,平常工作显精细。徐汇目前所开发的“一网统管”场景已达30个,而这些场景除了大数据的智能化运用,更重要的是社会百姓遇到的真切问题,大到扬尘治理,小到共享单车停放,一个场景怎么做设计,流程怎么走,同样离不开工作组的周密思考。这些细微之处平时看起来不起眼,可真到了实战场景时,却决定着最初的设计是否符合预期。
凡是不产生工单的场景都是“盆景”,凡是不形成闭环的处置都是“摆设”。为了让徐汇的场景不成为“盆景”和“摆设”,高效的闭环处置都是靠一步步、一天天跑出来的。对于工作组的大家来说,热线工单在哪里,他们就出现在哪里。
抓住城市治理的“牛鼻子”工作
去年四月,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调研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时曾提出“实战管用,基层爱用,群众受用”三大核心要义。
要求再升级,牢牢抓住现代化城市治理的“牛鼻子”工作刻不容缓,工作组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落实“六个先行”整体工作方案,突出平台全域感知、全息智研、全程协同、全时响应等特点持续优化“一网统管”平台。在历时近半年的“打磨”后,去年11月,徐汇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正式启用,初步构建了“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一云汇数据、一人通全岗”的城市治理体系,实现“一网统管”从2.0到3.0的迭代升级。
在徐汇“一网统管”3.0“大会战”的100多个日日夜夜里,像伍东阳、朱华、邵俊这样的人物还有许许多多,大家没有一个正常的休息日,每周都有专题会,连续讨论五六个小时是家常便饭;有的人风里雨里随叫随到,其实爱人刚刚生下双胞胎、老人也住进了医院;有的人吃住都在施工现场,只为了确保高精度硬件设备能在封闭式的施工环境中正常运作;有的人为了能与合作企业顺畅对话,咬牙学习新技术知识,硬是将自己从文艺范逼成了IT男。
两年的时间,徐汇率先实现“进一网、能通办,来一窗、能办成”,群众满意度高达99.97%。“一网通办”和“一窗办成”成为徐汇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特别细心、耐心解答指导,服务过程如沐春风。一直微笑服务,很难得遇见这样不厌其烦的工作人员,十分感谢……”中心各大厅的《好差评记录簿》上,这些简言短句在常人看来微不足道,却是对“店小二”们的最好褒奖。
“两张网”建设的“持久战”远未结束。最近,新一批“后浪班”18位成员已经进驻中心,朝着成为卓越徐汇的最佳名片,中心工作组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