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中小学试点的"下雨天体育课怎么上"有大学问

10.11.2015  08:40

学生在静安区王磊国际击剑俱乐部参加击剑比赛。

  在很多成年人的记忆里,体育课无外乎“跑跳投”,课程大多乏善可陈。体育课不招人待见,并不是体育的错,而是传统观念对体育的理解过于狭义。近来,徐汇区试点推出的“下雨天上体育欣赏课”,让人眼前一亮。换种方式上体育课,在体育课上教会孩子们“跑跳投”以外的知识,让体育课实现其他科目所没有的教育功能。

   看懂一场比赛

  上海雨天多,一到下雨天,学校体育课怎么上才有新意?体育欣赏课的点子,最初来自于徐汇区体育局的体育人。体育欣赏课计划涵盖体操、跳水等十个奥运项目,每项“一本教材、一套光碟、一个培训”,由专家编写基础知识并培训体育老师。

  第一本“体操”的区本教材下发后,在体育老师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徐汇区体育局副局长王继威告诉记者,“当时请专家先给体育老师培训,一些老师对体操也很陌生,只知道有艺术观赏性,不知道体操规则、动作、评分有这么多讲究。”通过“扫盲”,体育老师再给学生们讲解体操也能说出道道。

  不只体操,很多体育项目的规则都有讲究。比如跳水、网球、篮球、橄榄球、棒球、斯诺克,体育课恰恰可以给学生最好的启蒙,让他们学会运动规则。

  每年的上海网球大师赛,也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上海市网球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薛磊告诉记者,协会帮助学校培训体育老师、普及网球项目,“像宝山虎林三小、浦东世博家园实验学校、闵行景东小学的学生都知道,为什么网球的得分是15、30、什么是四大满贯、看网球比赛需要注意哪些礼仪。

  在徐汇区高安路一小,男生们也在向他们的校友姚明靠拢,不断充实篮球知识。学校体育教研组组长陆顺芳介绍,通过自编篮球校本教材,男生都能掌握篮球规则,“两次运球、打手犯规,一些篮球术语经常从学生的嘴里脱口而出,喊得几乎跟裁判同步。

   发掘体育之魅

  体育运动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对学生而言,从欣赏、到模仿、再到融入,可以从体育运动中实现自我价值。

  陆顺芳告诉记者,高一小学的另一大特色是女生会跳健美操。学校鼓励学生自己组队,编节目、选音乐、挑服饰,把体操动作中的手位、脚位融入其中,四年级以上的学生还会变换队形,大大提高了大家的自主和创新能力。为了符合女生爱美的天性,学校特地装修了体操房,配上大镜子和音响,提供了“完美”的排练房。每次健美操比赛,班级还会推出黑板报宣传,其他同学则参与摄影比赛和作文比赛,充分展现了体育运动的魅力。

  现在的孩子多是“小豆芽”,如何让他们在运动中感受阳刚之气,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选择了橄榄球。通过瑞可碧橄榄球俱乐部的免费推广计划,孩子们有机会接触全新的运动。在外籍教练的循循善诱下,孩子们渐渐适应了身体对抗,抱着球在草坪上快乐地奔跑。体育让孩子们学会了勇敢,学会了合理冲撞,学会了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相互竞争。

  在田林二中,通过聚体育和市教委启动的“送教入校项目”,塞尔维亚足球教练每周都会到学校教学,这里的孩子用足球打开了看世界的视野。体育老师于明鸣告诉记者,“外教的教学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他还会布置家庭作业,让孩子们画自己喜欢的足球明星,引导孩子关注足球运动、明星、文化。

   运动塑造性格

  运动中见人品,这话一点不夸张。从体育心理学分析,通过不同的运动项目,可以有效地纠正人的某些性格缺陷。体育可以实现人格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状态、交际能力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在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体育的教育功能体现在“混龄”体育社团。高低年级学生一起参加,自己选社长,社长负责日常的教学和活动组织。“前期老师会跟社长一起备课,后期就以社长为主。一个社团30多个人,活动中彼此可能产生小摩擦或是矛盾,需要他们学会沟通协调。社长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大局观、责任心。通过遵守体育规则来约束学生的行为,潜移默化,实现体育的社会性和人文性教育。

  美国体育课上的接力跑,学生们用的不是接力棒,而是拼地图。比如拼国家地图、州地图,把体育益智和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使体育课成为交叉学科。闵行区吴泾三小体育教研组长洪斌表示,“我们的体育课是正课,但地位始终不是很高。当然,体育的功能怎样拓展,也需要体育老师动脑筋。体育课是生命教育和爱国教育。比如我们教学生如何急救、自救,爱惜自己的生命。通过武术等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普及,让学生接触并热爱传统文化。

  洪斌说:“不是每个孩子都要培养成梅西,体育传递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和意志品质。多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就像可以雕琢的玉,未来有更多发展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