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我和徐家汇:两代人的徐家汇情结

14.04.2017  12:41

  等到我长成了“一条汉子”,经常会骑着自行车到小木桥附近,给父母买些泰康食品厂的万年青饼干、金鸡牌果酱,儿童食品厂的蛋形巧克力、脆仁巧克力等,可说送礼自奉皆宜。每每享用这些老牌吃食,也会唤起父母心中对小木桥乃至徐家汇往昔的回忆。

  地处上海西南部的徐家汇,在我曾经的印象中,至少在改革开放前,犹如一道竹篱笆,将市区与市郊分隔,仿佛到了徐家汇就站在了上海市郊的大门口,如若从此一骑绝尘,农田风光就会即刻彰显。当然,这是曾经的徐家汇。

  记得那时父母经常会回忆,1948年底南下上海时,我家最初就住在徐家汇小木桥(即现今小木桥路一带),周边还都是农村农田,可说是“都市里的村庄”。庭院前可种蔬菜和水果,倒是“有机”的。后来,我们搬家到了“市区”,但父母还记着泰康食品厂、儿童食品厂、中山医院等处。等到我长成了“一条汉子”,经常会骑着自行车到小木桥附近,给父母买些泰康食品厂的万年青饼干、金鸡牌果酱,儿童食品厂的蛋形巧克力、脆仁巧克力等,可说送礼自奉皆宜。每每享用这些老牌吃食,也会唤起父母心中对小木桥乃至徐家汇的情结。

  时间飞转到20世纪80年代,虽说徐家汇周边有了当时“乓乓响”的上无四厂(生产凯歌牌彩电)、上无十八厂(生产飞跃牌彩电)、金星电视机厂(生产金星牌彩电),以及稍远一些的上广厂(生产上海牌彩电)等上海电视机生产“四大金刚”,再加上上海六百、中福会“国妇婴”等单位,却还满溢着“计划经济”时代的味道。那时,我得了儿子,遵循父母的教诲,养儿宜用国货,于是专门到离徐家汇不远的上海葡萄糖厂去买葡萄糖,回来调奶糕给儿子吃。由于货源紧张,买这些东西还是特为托了关系的。

  及至20世纪90年代,建成开业的上海大型零售百货商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徐家汇也如影随形,春潮涌动。1993年开业的上海东方商厦,一下子提升了徐家汇的商业品位,成为徐家汇商圈的发端。其后短短十余年时间内,美罗城、太平洋百货、汇金百货、港汇广场等相继现身,浓浓的商业氛围,直接推动养成了浓浓的购物人气,也因此,徐家汇成了继南京路、淮海路、四川路、豫园商场(那时叫“三街一场”)之后的第五个繁华商业区域。2006年,我家又迁回到徐汇区,且离徐家汇颇近。在母亲86岁高龄时,我扶着她走上(母亲坚持不乘自动电梯)徐家汇天桥。上得桥来,母亲一点都没有气喘吁吁,中气很足地说:“是变样了。”母亲把徐家汇街心花坛叫做“大圆盘”,当她环顾四周后又说:“我已老了,但徐家汇变得越来越年轻了!

  令我难过的画面是后来母亲病重,我陪她乘车去中山医院就诊,途经徐家汇“大圆盘”,母亲无限眷恋地说道:“我真想再走到天桥上看一看徐家汇!”而这已成了母亲的遗愿和父亲的遗愿。时值清明,我们一家人去祭奠父母,又经徐家汇,望着流光溢彩的“老地方”如影如幻,想着父母的音容笑貌,不禁泪眼朦胧,心里默默念着:“爸爸妈妈,我们代你们再来看看徐家汇!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