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足迹]徐亮瑜:走向MIT的圣殿[图]

07.01.2015  11:05

人物白描:徐亮瑜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2011级船舶与海洋工程硕士

她获得过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周培源力学竞赛二等奖、第九届华为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她获得过新加坡科技工程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Class NK100奖学金和董事东方奖学金;她是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智慧与美貌并存,她就是徐亮瑜,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船工系研三学生,优秀党员。如今,她已被享誉全球的MIT录取,即将踏上一段新的求学之路。

做最好的自己

本科阶段,徐亮瑜给自己的定位是“做最好的自己”,不人云亦云。  

带着憧憬走进大一,她认为最好的自己就是在活动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于是,校园的很多活动都活跃着她的身影。她任翡翠丝带社团人力资源部部长的时候,带领社团和校医院联合为交大学生注射乙肝疫苗;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她主持的青岛家电下乡活动获得了校优秀项目称号;在文娱活动中,她担任上海交大传媒中心《雪陌红尘》节目主持人……多姿多彩的大学活动让她乐此不疲,锻炼了她的活动组织能力。  

然而,随着大二船工课程的渐渐加重,她的观念开始改变,她说:“虽然丰富的活动是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作为一个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超越了一切。此时,做最好的自己意味着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课堂上的专注自不用说,课后更是一刻也不会浪费。图书馆和寝室楼下自习室都是她常去的地方,而准备睡觉常常是凌晨一两点的事情。现在走在汗水编织的美好蓝图上,回想起那段奋不顾身追求知识的美好时光,唯有无尽的感动和感激。她笑着说:“每个阶段,我都没有宏大的理想,只是脚踏实地地做到最好。”就这样,徐亮瑜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只做最好的自己,为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路走来,徐亮瑜并没有早早地规划好未来的路线图,但是她却是尽情地演绎好今天的一切,为明天铺平道路。她相信,做最好的自己,有了牢固的根基上,梦想总会照进现实。  

一次次重复换来成功

当谈到研究生的生活时,徐亮瑜说道:“研究生的生活自然就是搞学术研究。”而这句看似平凡的话语背后,却包含着不易。  

研一阶段主要是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专业发展动态和方向。除了上课,就是在实验室学习各种书籍。研二开始跟着导师做实验,分析数据。由于实验场所在徐汇校区,一早便要和团队成员赶着7点多的校车赶到徐汇,开始搭建船舶模型、模拟海浪流、记录数据,傍晚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闵行。在一个课题的研究中,做完实验常常是10点多了,班车早已停运,只能赶着地铁回来。为了不影响后面的实验进程,甚至还要彻夜分析完数据。而这种日复一日地简单重复,只为了得到大量的第一手数据,为课题得到更有效的数据。  

以前,常常以为科研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身体力行后,发现可能就是简单的重复,期间会感到枯燥乏味,却又会为了课题目标坚持下去,拼尽全力。”这种枯燥乏味的生活是每个科研工作者必须要经历的,而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是碌碌无为的,差别可能就在于能否熬得住那段艰苦寂寞的时光,挺过去了,就是一片坦途。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纵然枯燥乏味,却从未退缩,所以徐亮瑜成功了。  

向梦想进发,从MIT开始

从小,看着老师在讲台上循循善诱地讲解,徐亮瑜就梦想着自己能够成为一名老师。进入交大船工系,看着前辈们都是去了船舶制造行业或者船级社,本以为自己的轨迹和梦想越来越遥远。但是,生活总是这样的,只要你愿意不懈付出,它必不负你。  

当徐亮瑜在研一期间萌生在交大当老师的想法时,得知必须达到海归博士的要求,于是便开始向着梦想进发。备战了半年,GRE取得了153+170+3.0的好成绩,接着又马不停蹄地备战了两个月托福,取得了111的高分。就这样,梦想在一次次奋斗中越来越近。本科期间,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去新加坡交流一个月的机会;研二期间,做的多项研究都得到了很高的赞许。这些都在她的简历添上了熠熠生辉的一笔。在申请的过程中,凭借着优异的英语水平,强劲的科研能力和较高的活动组织能力,被多所著名高校录取,最后她选择了梦寐以求的MIT。她说:“有了这个留洋经历,应该能实现我的梦想了,我真的很激动。”  

徐亮瑜,她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她不懈的追求、严密的思维、优雅的谈吐,从科研中感受不平凡,从生活中汲取大智慧,体现了交大人应有的智慧与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