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优秀历史建筑遇上柴米油盐
地图上的这块蓝色虚线区域叫龙门邨,建于1905年至1934年,共有76幢房屋,每幢房屋的风格样式都不一样。在旧上海,这里名气极大,在当时是十足的“上只角”。因此,这里也被评为了上海市的优秀历史建筑。
尽管岁月冲刷着老宅的每一块砖瓦,但是走进这个有80多年的小区,依然能感受到老上海的味道和当时考究的建筑设计。
然而,老派建筑群中,小编似乎总觉得有些别扭,仿佛有人在一杯香醇的咖啡里放了些酱油。
像这样的违章搭建在龙门邨随处可见,一些人占用公共区域多搭个厕所多建个厨房导致住在楼下的居民家几乎晒不到太阳,甚至还有人搭起了鸽棚。同时,小区里还存在着将违建部分租赁给外来人员的获利行为。由于乱搭乱建,一些老房子的墙面已经开始倾斜开裂,建筑结构严重破坏。
然而由于存量违建众多,加上不少人顾及邻里关系敢怒不敢言,因此违章建筑在这里似乎成了一种共识。东添一块砖西砌一面墙的现状也让“历史优秀建筑”的名号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实际上,在5年以前,我们曾经报道过龙门邨违章搭建严重的乱象。然而五年过去了,乱象并没有改观。为什么违章搭建在这里屡禁不止呢?
老住户:龙门邨以前不是这样的!
小编找了几个在龙门邨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居民,他们告诉记者,在以前,这里一幢房子住着一大家子人,那时候楼上楼下都是自己家,十分宽裕,根本没有任何违章搭建。
但文革时期,这里涌进了一批新居民,每幢楼原本的几个厕所、厨房一下子捉襟见肘。由于楼里不再全是一家人,日常起居公用厨卫十分不方便。随后龙门邨便开启了张家在3楼修一个厨房,李家在2楼添一个厕所的格局。
目前,整个龙门邨一共有105个门栋,2000多户人家大约5700人住在这里,平均算一下,50多个人住在一栋两三层的房子里,人均面积不超过8个平米。这似乎也就不难解释这片老区在如今高楼林立的上海为何也拼命想往上窜一窜了。
城管部门:老城区条件困难,拆违要区分不同情况。
小编采访了负责老西门街道的城管队长,对方表示,老西门街道像龙门邨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一些居民的确家中生活有困难。拆了违建的厕所和厨房会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
那么,只能放任违章建筑不管吗?对方表示,拆违需要分不同情况,大体分为增量和存量。
增量,必拆!
而今年,老西门街道将以凝和路、唐家湾的两片马路菜市场为重点整治区域,预计将拆除存量违建92处,共计1080平米的违章建筑。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