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美国归侨梁思礼:鞠躬尽瘁奠基中国航天伟业
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思礼追悼会18日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现场一副黑底白字的挽联颇为醒目,道尽了梁老“苟利国家生死以”的一生:“光明磊落奉献爱国情怀,鞠躬尽瘁奠基航天伟业。”
一片挽留声中毅然回国
1949年9月,在美求学的一对同窗好友在美国挥手告别,从此分道扬镳。其中一人选择继续留在美国发展,另一人则在一片挽留声中毅然登上邮轮回到刚刚成立的新中国。
数十年后,选择留在美国的人成为了波音宇航公司首席科学家,坐拥西雅图一个小岛上的高级别墅;而另一位成为了原中国航空航天部总工程师,住进普通的单元房,工资只有前者的百分之一。
这位选择回国的学子就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思礼。
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梁思礼主持和参与了中国近程、中近程和远程战略导弹及运载火箭的研制试验工作。曾担任长征三号火箭控制系统技术负责人、长征二号火箭型号副总设计师,为中国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技术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杰出侨界人物。
曾有人问梁思礼,昔日好友与他在科研领域的地位相当,但收入却相差很多,对此作何感想。梁思礼的回答是:“他研制的导弹是瞄准中国的,而我研制成功的导弹是保卫祖国的,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2016年3月,梁思礼因病入院治疗,后于2016年4月14日10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留美探索“工业救国”
上世纪40年代初,高中毕业的梁思礼申请到了美国明尼苏达州嘉尔顿学院的奖学金。母亲变卖了一些家中值钱的物件,尽最大努力东挪西凑了路费。1941年,梁思礼登船赴美留学,母亲把买完船票余下的100多美元包好,揣进梁思礼的口袋,临行前她告诉儿子:“我能做的也就是这些了,今后一切要靠你自己了。”
梁思礼去美国仅半个月,“珍珠港”事件爆发,美日宣战,从此中美之间的通道被全部切断,他和家人也彻底失联。在美留学8年,梁思礼从未得到过家人的接济。
留学期间,他是个地道的穷学生,平日在学校食堂当洗碗工,假期去罐头工厂流水线当工人、当水上救生员等,靠勤工俭学养活自己。直到读博士时,由于为美国军方研究所做课题,才有了一笔并不宽裕的工资,月薪大约200美元。
这段求学经历也为梁思礼的“工业救国”思想奠定了专业基础,“留学的时候,我觉得中国工业落后,所以想学一门工业技术,学成回国出力。”
正因如此,在嘉尔顿学院学习两年后,梁思礼埋藏在心里的“工业救国”梦想越来越清晰,盘算着要转到工科大学去学工科,掌握一技之长,好为建设国家出力。就这样,他放弃了嘉尔顿学院优厚的奖学金,改领每月微薄的盟国津贴,只为转入“工程师摇篮”的普渡大学电机工程系,以便早日学成报效祖国。1943年,梁思礼成功转入普渡大学改学电机工程。
对比嘉尔顿学院,普渡大学的学业相当紧张,梁思礼不但需要补读几门工科基础课,还要放弃暑假来学习。从1943年到1945年间,梁思礼花了两年时间学了三年的课程,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梁思礼放弃高薪工作的机会,在辛辛那提大学继续读书,先攻硕士再读博士,最后获得了自动控制专业博士学位。毕业后,梁思礼第一个念头是回到祖国。
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可以用大事
梁思礼是清末思想家梁启超最小的儿子,在梁家,报效祖国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父亲的一句话曾时常在梁思礼耳边响起:“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可以用大事。”梁思礼自己也常说:“爱国,不需要理由。”
1949年9月,梁思礼放弃美国无线电公司的邀请,登上邮轮动身回国。他随身携带了一个业余无线电收音机,竟然在轮船上听到了新中国成立的新闻广播。他把这个消息告知船上的同胞,进步学生们欣喜若狂。当听到国旗是五星红旗时,大家便找来一块白床单用红药水染红,中央放置一颗大黄五星,四角各放一颗小黄五星,还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庆祝会。
回国后数十年间,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梁思礼和第一代航天战士一起,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国航天事业,使中国居于世界航天强国之列。
正如梁思礼在自述文集中所说:“我们这些热爱祖国的归国留学生心中暗暗发誓,要把一生奉献给祖国,为改变她贫穷落后的面貌,为她的独立、强盛、繁荣而奋斗。”(来源:中国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