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高校创业发展势头强劲 上海交通大学包揽两大创业头奖
人民网上海9月1日电 9月1日,建行杯上海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决赛收官,最终决出了上海赛区24个一至三等奖项目。
其中,一等奖项目分别为:上海交通大学的农业秸秆新型生物发酵器及其配套技术推广、同济大学的CQASO、上海交通大学的59store校园综合服务平台以及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的米印一站式宣传片创意工坊。
“本届大赛的创业项目相比上届,更接地气,更能落地。”大赛评委、创业接力连筹投资总监薛庆表示,在“资本寒冬”的大背景下,高校的创业者们在进行创业时也趋于理性,科技类项目也不再停留于空中楼阁。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玩模式的少了,谈技术的多了”。
据悉,本次大赛在复赛之前新增了暑期训练营,为预选赛、初赛中的优质项目,进行了封闭式集中创业培训和闭门式沙龙分享,这也是本次大赛的一大亮点。此次暑期训练营,对处于高校生活环境中、创业知识相对缺乏的创业者们,是一次不错的知识补给。
本届大赛共有1003个项目报名参赛,相比上届的441个报名项目增长约127%,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上海高校创业发展势头迅猛。在本届所有报名项目中,“互联网+”公共服务类、“互联网+”技术服务类、“互联网+”商务服务类项目数量所占比重较大,分别为27.1%、29%与27.9%。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互联网+”公共服务类创业项目,报名项目数量的占比由去年的10.9%提升到了27.1%,该数据的大幅提升,表现出高校学生对“互联网+”公共服务类项目的创业热情。
“原本在高校象牙塔内的项目通过大赛,与市场化的观念碰撞、接轨,这是一个好现象。”大赛评委、创业接力基金投资副总监王道臻表示,优秀的项目在大赛中脱颖而出,给专家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它项目也通过专家评委的检验,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另外,从客观角度分析,高校创业者们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如理论基础水平往往高于实际操作能力、对项目表述定位出现偏差、创业过程中未摆正自己的位置等。“要想让自己的项目与市场顺利接轨,就要在不断增加自己知识储备的同时,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在创业实践中得到锻炼和二次发展。”
本次大赛主题为“拥抱‘互联网+’时代,共筑创新创业梦想”,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气象局、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主办,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上海青创大学生创业服务基金会承办,设立大赛组委会和专家委员会。上海地区大赛除奖金外,主办方还为参赛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业资源对接,如对接天使基金、办公场地、创业培训等方面的资源,让创业者将项目真正落地。接下来还将根据全国大赛组委会要求,从24个上海赛区一至三等奖获奖项目中遴选实力项目晋级全国总决赛。
来源:人民网 2016.09.01
原文: 上海高校创业发展势头强劲 上海交通大学包揽两大创业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