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园从"菜鸟"到金融"专家":秘诀是不断学习

17.10.2016  10:06

  梳着七分头,穿着整洁的西装,外形儒雅的张欣园往金融机构林立的浦东陆家嘴一站,就不禁让人把他与那些时常出现在美剧中的华尔街精英们联系起来。

  很多与张欣园熟识的同事们也乐于这样介绍张欣园:“这位是我们中国自己的银行家,中行的专家型人才。”不过,这时候张欣园总是很谦虚地表示:“我只是一个稍微做了一些事的金融从业人员,银行家还是我继续努力的方向。

  殊不知,这位已被同行公认的专家型人才在18年前刚加入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时还只是一位在金融方面有很大“短板”的外贸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商业银行工作所需要的很多知识储备都来源于实践。”张欣园用一句话概括了自己从“菜鸟”到“专家”的成长之路。

   与中国贸易金融共成长

  “我发现自己在大学里除了提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学的知识对我将要从事的工作并没有多大用处。”张欣园回忆起刚毕业时的场景,笑说当时的自己有着与很多现在的应届大学生们相同的困惑。

  虽然自己专业知识不够,但自己所工作的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贸易金融部却为自己提供了很多机会去学习。

  贸易金融在中国加入WTO之后的十几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张欣园也因为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抓住了与中国贸易金融一同成长的机会。

  专业能力赢得同行认可

  谈到张欣园强大的学习能力,曾经或现在与他共事过的同事都很是佩服。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贸易金融部主管李韶华说起一次与张欣园合作的经历时不禁感叹:“他带着我们不断学习,用3年时间就走完了外国同行们大概要花10年才能走过的路。

  李韶华清晰地记得有一次在与一家外资银行的银团会议上,双方就一个核心条款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当时张欣园有理、有力、有节地阐述了我行的观点,从中资银行的角度提出适合中国市场大宗业务特点的建设性意见。”最终,中国银行所提出的意见获得外国同行业的采纳与认可,凭借专业能力成为牵头该银团的首个中资银行,并获得国际权威杂志评选的年度最佳贸易融资方案奖。后来,世界500强企业纷纷伸出的橄榄枝也都是对张欣园那份专业能力的肯定。

  “办法总比困难多,市场永远有机会。”这是张欣园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认为,自己的学习转化为生产力有运气成分在里面,“因为不是每一次学习研究都会有结果。但我们需要有足够的敏感性,也要肯学,这样总有一次学习终会转化成生产力。

   勤奋卖力成为身边榜样

  18年来,部门同事只要在周末午后路过办公室,很大概率上都能看见张欣园独自一人在办公室里埋头钻研业务,而加班的夜晚更是数也数不清。

  2008年9月,张欣园加入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当中,一直到2009年7月6日全球首笔人民币跨境业务正式启动,全程参与的他一直都在为启动筹备工作而紧张忙碌。李韶华清楚地记得,就在启动仪式的前夜,当张欣园反复核对完首笔业务的各项数据和操作流程后,已近次日凌晨。

  “结束核对工作后,张欣园又马不停蹄赶到启动仪式会场,对现场准备工作事无巨细地一一检查,生怕遗漏了任何一个细节。”李韶华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当时他应该已经十几个小时都滴水未进,粒米未沾了。

  张欣园觉得勤奋很重要,但自己的高效还来自于团队的配合:“如果一开始我的想法无法被同事所接受,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条古训所传达的思想也是张欣园所坚持的“严谨、专注和坚持”,如今已成为他所领导团队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