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报]张杰:“数据是上海未来发展的新资源”
“当今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前夜。上海要抓住未来10年稍纵即逝的机遇期,力争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策源地’。”谈到上海正在推进的“建设全球科创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激情澎湃。
张杰有的不仅仅是激情。对于上海如何通过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最终成为未来全球科技革命的引领者,他有一套完整的思考。在这其中,“5+2”战略路径选择是其核心内容。 智慧城市建设是载体
智慧城市建设是载体
张杰认为,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可以按照“5+2”战略路径推进。这“5+2”战略中的5,是指5大行动计划,包括智慧城市、高端智能制造、精准医疗健康、互联金融贸易以及国家科学中心。
“智慧城市是通过互联网与城市管理服务深度融合而对城市全部功能的又一次革命性升级,它将使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张杰说,目前上海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足以完全支撑城市的发展需求,网络宽带和结构、成本覆盖率等问题限制了城市的创新和转型能力。“智慧城市的建设,要聚焦于提升城市基础设施能级、软件服务平台以及智慧-X(如智慧工厂、智能电网)等三大方向。”
张杰认为,上海高端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精准医疗健康要形成“互联网+”时代的医疗健康体系;互联金融贸易则要提高互联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创新效率,抢占金融产业竞争的先机。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则致力于基础科学的研究。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前沿科学中心,一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转化医学中心都是上海现已拥有的世界级科技基础设施。可依托这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若干所大学及科研院所形成知识创新体系的核心力量,建立集群研究模式,快速抢占生命科学、物质科学、能源科学、脑科学等世界前沿领域。”张杰说。
人才和数据是关键资源
张杰认为,上述5大战略行动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有赖于人才和数据这两大资源。他说,上海拥有4所985高校、数十所部属和市属高校,以及中科院等系统的数十所科研机构,拥有约10万科研人员。在沪两院院士达165人、中央“千人计划”专家626人,已有70多家跨国公司在沪设立全球性和区域性研发中心,拥有一定的人才优势。在此基础上,上海要进一步消除制约引进高端人才和形成创新环境的政策屏障,形成一种“近者悦而尽才,远者望风而慕”环境,让各类创新人才云集于上海。
除了人才之外,张杰认为,数据将是上海未来发展的新资源,其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以及数据运用。
“美国人认为,数据将是‘未来的新石油’,由此可见数据在未来发展中具有何等重要的地位。”张杰说,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数据总量将达到8.4ZB,占到全球总量的24%。从数据资源的分布来看,数据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而政府又掌握了80%左右数据资源。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无疑拥有着数据资源的优势。
“五大战略×两大资源(人才+数据)=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张杰最后总结道。
来源:《劳动报》 2015.05.14 第08版
原文: “数据是上海未来发展的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