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头版]张杰:做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引路人

05.09.2014  13:22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 张杰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大学履行好时代使命具有指导意义。大学之大在于大师,大学教师的根本任务首先在于育人,在于做好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引路人。

   教师之于大学

  大学作为独特的社会组织,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历时千年而保持着持久的辉煌,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学始终坚持的学术独立、学术品位和学术追求,也在于大学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追求卓越,还在于大学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大学的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决定着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然需要中国大学成为世界一流的学术殿堂。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流大学必须拥有一流师资队伍。一流师资队伍,不仅要有追索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科学精神,更需要有理性价值追求和对信仰坚守执着的人文情怀。大学的责任,就是提供一个环境,使得极具创新思维的教师与极具创新潜质的学生相互激发,确保师生能够潜心地研究高深学问、不断地认识客观真理,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与传统美德,并在此基础上弘扬和创新。

   以人文情怀引导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的要义,正如交通大学老校长唐文治所言:“学问之道宜分三层,其始也,当勇往而精进;其继也,当优游而涵泳;其终也,当贞固而不懈。”而人文情怀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所在,它不仅为科学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提供不竭动力,更为重要的是,为知识的传播和应用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科学精神是大学实现其知识创新、积累和传播功能的巨大动力,但唯有人文情怀的引导,科学精神才能摆脱功利主义的藩篱。否则,其求真的冲动也会为功利所摆布,也很难出现影响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大成果。

  上海交大也是一所富有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积淀的百年老校。如今,在四川锦屏山山体内,交大鸿文讲席教授季向东带领着“熊猫计划”PandaX团队,在埋深2500米的地下实验室,夜以继日、孜孜以求探索宇宙暗物质的奥秘; 在云南大理,年过花甲的孔海南教授,带领着一群交大师生,用13年的坚守换来了洱海的一泓清水;在山东的企业实验室,张永明教授把家也搬到了那里,与团队十年磨剑,最终实现了离子膜中国制造,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掌握这项核心技术的国家……

  这些教师用超越自身的理性价值追求,诠释着交大人的科学追求与人文情怀,肩负起对社会和人类的责任。

  大学教师只有拥有这样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才会影响我们的下一代,吸引和鼓舞更多年轻人投身于科学追求并改变世界。

   更将学生带入人格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大学所培养的未来人才,如果没有爱国爱人民的情怀、强烈的社会担当,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那么,即使掌握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本领,也很难担负起建设国家、发展社会的重任。因此,大学教师应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的领袖型人才,使他们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从而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大器之才。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引领青年一代的身心健康成长。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教师应做到德才兼备,做人之楷模。大学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求真求新的科学精神,更要将他们带入充满人文情怀的人格境界。

  在2013年度“感动中国”颁奖礼上,有一位默默无闻却功勋显赫的长者,他是我校1949年造船系校友、“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说起从交大毕业后如何快速适应工作,如何坚守看似曲高和寡的尖端科研,黄旭华总会提及求学岁月:“有几位授课老师令我印象深刻,他们一丝不苟的全英文精彩板书、鞭辟入里的讲解,以及对科学的热爱和投入、对名利的淡然,深深地影响了我。”就是在这样的学术熏陶和训练下、在老师们高尚人格魅力的感染下,他带领团队在渺无人烟的荒岛上,在没有外援、没有资料、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仅用算盘和计算尺,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诞生于甲午战败硝烟中的交大,因图强而生,因改革而兴,因人才而盛。当前,在我国向创新型国家转型的关键时期,大学教师必当传承储才兴邦的使命,弘扬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独特的重要贡献。

来源:《解放日报》 2014.09.05 头版 要闻

原文: 做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