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航天精神,树报国之志”
时值建军90周年,上海交通大学电院国防生党员前往东风航天城开展“弘航天精神,树报国之志”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简称“电院”)和后备军官选拔办公室(简称“选培办”)共同组织,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某处某干事、电院计算机系赵校友的欢迎和陪同下,选培办王海鹏干事和电院学生办王宏武老师带领下,实践团在东风航天城开展为期3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先后参观了东风航天城历史展览馆、东方红卫星发射基地、神舟十一号发射场、问天阁等地方,并前往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参观历史展览馆,感受中国航天精神
到达航天城的第一天,实践团参观了东风历史航天展览馆,沿着历史展览馆的时间光轴,能看到千千万万前仆后继奔往戈壁滩艰苦建设的革命先烈们。风沙肆虐,烈日如火,拉得很长的队伍,一个战士倒下,一群人的扶持,坚定的眼神,不朽的信仰,无休无止。土垦堡里的他们,白天热到脱水,晚上冷得发抖,那是艰辛,是拼搏,是心酸,是奋发,风吹雨打,嘹亮的军歌终于响彻晴空,它歌颂着不畏牺牲英勇奉献的丰功伟绩,谱写着顽强奋斗屡创辉煌的傲骨诗篇。当年钱学森学长不顾一切决然回国的坚定态度支撑着多少为振兴中华而承受苦痛的英雄们,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下,这是他们最执着的呐喊,祖国不会忘记,是谁人用铁路打开了天堑,历史不会忘记,英勇的战士留下的每一滴血汗。
到达航天城的第二天,实践团先后参观“东方红一号”发射场和“天空二号”发射场。“东方红”发射场的发射塔是我国人造卫星的功勋发射塔,这里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该卫星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能完全自主研制人造卫星的国家,从此我国成为世界上“太空俱乐部”的重要一员。
在“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指挥中心,官兵们回忆说,当年进行“两弹”结合试验弹体检查时,操作员王长山用猪鬃挑出一根5毫米长的小白毛,及时消除了隐患。钱学森学长得知此事后极为赞赏,并把这根小白毛收藏起来,当成作风细致的典型教育科技人员。能感受到的是革命先烈们对航天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工作认真负责,不差分毫,这是交大航天人对国防科技事业的坚定态度。
相较于“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塔,“天宫二号”发射塔是我国现役航天发射塔架,发射架高105.5米,重达2300吨。成功发射了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和“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十三次发射,十三次圆满成功。有趣的是,在发射塔旁边生长着一棵“功勋树”,每次发射都会将他的枝叶烧灼殆尽,十三次的燃烧,十三次的重生,象征着我国生生不息。
从“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到“天空二号”空间实验室,中国神舟系列载人航天飞船发挥重要作用,也实现了我国千百年来人上天的“飞天梦”。为更进一步了解我国航天员的事迹,实践团还参观了问天阁。问天阁,是我国航天员出征前在发射基地的工作生活区,主要有航天员飞行任务准备设施、训练设施、生活设施和专用会见厅。在问天阁走廊上,有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等航天员的签字照片,他们从这里踏上征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
缅怀航天革命先烈,激励我辈继续前行
巍然矗立的纪念碑将无数英雄的丰功伟绩一一述说,在东风革命烈士陵园里,长眠着自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组建以来,为我国航天事业献身的13位将军和685名官兵及科技人员,开国元勋聂荣臻元帅的部分骨灰也安葬在这里。为纪念建军九十周年来为我国航天事业牺牲的革命烈士,实践团还前往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们,向烈士纪念碑献花默哀,并绕纪念碑缓行一圈,以示寄托哀思。
之后,王海鹏干事向参加实践的国防生们讲述了共产党在艰苦岁月里领导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无数共产党员为了人民的利益贡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实践活动的国防生党员有感而发“老一辈航天人艰苦创业的精神激励我们学好专业知识,坚定信仰,我们会把对英烈们的敬佩之情融入到青春热血中,为中国梦、强军梦、航天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前辈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如今和平、幸福的生活,交大学子也接过了前辈的旗帜。据统计,从2008年起,有20余位交大学子毕业后放弃了在大城市舒适安逸的工作环境,来到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他们选择戈壁和航天城,选择在这里燃烧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他们不会忘记“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的誓言,用自己的行动坚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信仰。他们表示“吾辈交大学子,胸怀鸿鹄志,心系家国情,誓做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传接先辈的旗帜,将载人航天精神代代相传”。
此次上海交通大学电院和选培办开展国防生党员“弘航天精神,树报国之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增进了航天事业和学校的联系和相互了解,是为将来进一步合作所做出的进一步努力,同学们更准确的找到自己的定位和角色,更明确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为航天梦、强军梦、中国梦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