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粽"24小时包都不够卖 有的一订就是"1万只"

14.06.2015  13:40

端午节将至,“弄堂棕”又开始火热了。

  小时候,端午节那天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外婆刚把煮好的粽子剥开,馋猴一般的我们就伸过小手,拿起沁着猪油的粽子往嘴里塞,引起外婆心疼无比,生怕我们被烫到了!

  端午节将至,充满儿时回忆的弄堂粽又开始火热起来,有的小店24小时加班、每天能包几千个粽子,但也只是勉强能满足粽子爱好者们的需求,而一些人气网店,甚至已经停止预定。

   销量比平时多五倍

  昨日上午,记者刚走到淮海路光明邨大酒店附近的一条小弄堂时,就看到一个小餐馆外有个简易木台子,上面放着两只很大的电饭煲,还有几个面盆,里面装着腌制的猪肉、糯米,一名女工在忙着现场包粽子。而在小餐馆内,前台电话也响个不停,不时有人提着满满一塑料袋粽子往外走。

  “生意就是这两天好起来的,每天销量大概比平时多五倍都不止。”吴彩娟告诉记者。在一些美食论坛上,这位早前在雁荡路上一条小弄堂里包粽子的中年阿姨,可谓是“弄堂粽”这一称谓的创始人,几年前,正是她包的粽子在小弄堂里引起了顾客们如世博会般的排队场面被媒体发现后,吴彩娟开始出名了。“这几天连厨师空闲的时候都来帮忙包粽子了,一共有5个人24小时不停地包。手艺熟练的话,一天起码可以包上千个粽子,手指都包得充血了。

  在新乐路上一条小弄堂里,这几天王阿姨的粽子小摊也从早上5点就摆出了,搬出前一天晚上腌好的鲜肉盆,冲洗干净粽叶,等到6点左右,一些心急的老顾客就会在弄堂口出现了。“不早点来不行呀,我们每年只从5月开始做,端午节结束基本就不卖了。”王阿姨的丈夫说。

  在复兴中路上的一家弄堂人气粽子店,昨日记者拨打电话时,响铃许久后才传来一段店员语音自动提醒:“对不起,端午节粽子已经预定完,如需预定和查询,请6月20日以后再打电话查询”。据悉,这家粽子店从5月中旬开始就接到不少企业的订单,其中有些订单一订就是1万个,因此不再零卖了。

   超大“弄堂粽”每个7.5两

  “我们的粽子全上海最大!不用色素,没有任何添加!”说起自家的粽子,王阿姨的丈夫一副“霸道总裁”的自信口吻。他告诉记者,几年前王阿姨开始在弄堂里卖粽子时,蛋黄咸肉粽就是9元钱一个,当时每个重四五两。从去年开始又涨为12.5元一个,不过价格虽然涨了,份量也随之增加了,一个粽子就有7.5两,“随便什么时候称都是七两半,有的还有8两。”记者现场也看到,这种超大号粽子光是包的一种小叶子就超过了10张,每个粽子里面放了三块鲜肉,光是鲜肉的重量大概就有近3两。

  更多的“弄堂粽”在价格上走的还是实惠亲民路线。以吴彩娟的粽子为例,最便宜的白米粽,每个卖2.5元。而在雁荡路上的一个小弄堂里,最便宜的白米粽每个2元,到最贵的蛋黄肉粽每个也只有5元,实惠的价格也受到不少市民甚至企业的喜欢。

  “以前很多企业来订粽子,现在基本是熟客介绍,定量上百只就算多了。”吴彩娟说,正是因为吃粽子的基本都是普通市民,所以价格和分量上也要实惠。

  “吃手工粽子,还会有点怀旧的味道在里面。”周小姐回忆,小时候每到端午节前一周,外婆就开始张罗起来,给她缝香囊,去菜场买糯米、咸蛋,还有粽子叶,彩线,一切准备齐全后就开始在家包她喜欢吃的咸蛋黄粽子。如今周小姐结婚生子,而外婆也早已病逝,但她每次看到弄堂阿婆包粽子的情形,就会想起外婆。“这是一种家的味道,很多人吃的不只是粽子,而是一种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