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艺术家用异乡人的方式观察触摸创造上海
无论是纽约、巴黎还是柏林,这些被称作国际艺术之都的城市,一个显著的共同点是,它们都能源源不断地吸引并滋养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成为他们艺术的精神故乡。
今天的上海,越来越多的外国艺术家,无论有所成就还是初出茅庐,都不再只是匆匆过客,而是选择在这座城市稍作停留,在这里开始全新的生活、全新的创作。他们用异乡人的方式去观察、倾听、触摸和创造这座城市。是什么诱惑吸引他们来到上海?上海带给了他们什么?
记录时间痕迹的摄影师
巴黎出生的贝灵悦(NathaliePerakis-Valat),2010年举家搬到上海,开始背着相机整日穿梭在弄堂里。在康定路600弄,贝灵悦背着照相机进入一片正在拆迁的里弄。她经过一片低矮破损的白墙,上面有一行涂鸦文字“这个城市是我的最古老的朋友”。贝灵悦说,“一切都像是命运的安排”。5年来,贝灵悦从这座城市汲取了不可思议的灵感和能量,也慢慢被这个城市所改变。
刚到上海,她受到一种强烈的文化和情感的冲击。摄影成为她与这座城市产生关系的方式,她整日带着相机在城市里漫游,捕捉那些打动她的地点、面孔和情景。她的系列作品《真实的上海》(Real Shanghai)表达了她第一次“发现”这座城市时最直接和强烈的印象。对她来说,上海就像一个充满真实人物的非真实环境。数码技术帮她强化了这一印象,这种不真实感变得更加明显。
一个晴天,贝灵悦走在1933老场坊附近的一条里弄,眼光突然被窗户上的雨篷所吸引。她无数次按下快门,去捕捉一道光、一条裂缝、一片纹理。那些破败的雨篷在她的镜头中产生了一种陌生而抽象的美,让她兴奋不已。这瞬间的发现让她意识到美是无处不在的,取决于你看待事物的方式。于是她反复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新天地、董家渡路、广州路、合肥路、虹桥。她熟悉了每一条里弄的迂回曲折,在无数不同色彩、图案、材质的雨篷中发现了独特的美。
但贝灵悦并不满足,似乎有什么东西缺失了。她反复看自己的照片,逐渐意识到这背后更复杂的东西,居住者的历史、文化和灵魂。她决定重回里弄,了解里弄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开始了一场寻宝游戏。她用蹩脚的中文与居民交流,收集了许多里弄里的废弃品,邀请居民在纸上写下他们想写的任何东西:几句古诗、一则谜语、一个小小的期望。就这样,一个新的系列作品《里弄宝藏》(LilongTreasures)诞生了。
今年年初,艺术+上海画廊举办了“举头三尺”贝灵悦摄影展(OverandAbove,AboveandBeyond:Photogra-phybyNathaliePerakis-Valat)。这些影像中的斑驳和残缺,在她看来是她所收集的时间的痕迹,带给人们关于时空、归属及价值的思考。
上海里弄带给贝灵悦的,是一种全然陌生的环境、文化和创造欲望和灵感。而贝灵悦赋予上海里弄的,是一种兴许只有异乡人才能赋予的美。就像伟大的法国摄影师布勒松1949年在上海的抓拍,就像同样来自法国的马克·吕布1957-2002年的作品集《明日上海》,异乡人的镜头总让我们习以为常的人和事物因为距离生出一种别样的况味。
过去5年,贝灵悦见证了上海艺术市场的飞速发展:新的私人博物馆、画廊不断出现,她有许多欧洲的艺术家朋友都想来上海寻找机会。但想要在上海取得成功并不是那么容易,“你需要得到一家好的值得信赖的画廊的支持,同时你必须了解这个城市,融入这个城市,找到归属感,并从城市中得到持续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