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庄工业区开展文化融合的基层社区民族工作
莘庄工业区作为闵行14个街镇中唯一的工业园区,历经22年艰苦创业,在建设成为优质企业集聚的产业高地的同时,也积极履行基层社会治理的政府工作职能。为贯彻落实市、区统战工作会议和有关文件精神,工业区的民族工作在“六个一”基础上积极探索结合园区实际开展服务基层社区综合管理的有效举措,运用园区企业、文化等资源,将民族工作融入社区综合管理,为少数民族融入社区大家庭创设各种平台。
在闵行区民宗办的指导下,工业区连续三年将民族工作与园区“共融共赢、精进创新”的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出发,从形势任务和中心工作出发,从各民族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出发,充分发挥基层统战团队和园区企业、学校、社区的自治活力,充分发扬基层法治和文化建设的阵地作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和具有园区特色的服务凝聚各族各界人士,为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努力实践。
以文化人,少数民族有了道德礼仪大学堂
在莘庄工业区有一个名为得丘礼享谷的邻里中心,是全市首家由民营企业家投资创立的文化型邻里中心,以“博文知礼、同乐悦享”的理念,凝聚园区内外企业、居民共同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逐渐成为园区统战人士提升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的开放式道德文化新空间。中心内的得丘“道德礼院”作为园区统战创新品牌项目,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四德”建设为己任,以推行知礼、懂礼、习礼、用礼“四礼”为原则,既为园区企业职工、社区居民“明德习礼,厚德知礼”提供全方位的资源平台和服务支持,也着力在培育统战人士文化认同上发挥作用。落户在园区的少数民族居民大多在园区企业工作或随子女来到闵行,文化程度较高,他们本身具有丰富广博的知识点,也各具民族文化特色,但在各居民区限于条件无法发挥。自从礼享谷落成以来,各民族代表人士以少数民族联络组为纽带,踊跃报名参加中心举办的各类学国学、诵经典、扬美德等道德礼仪培训以及文化交流活动,在传统佳节的联谊聚会上,园区少数民族代表会身穿民族服饰与大家同乐共演,礼享谷内一派其乐融融的盛景。
秉承“崇德尚礼、向上向善”的宗旨,今年起道德礼院与修齐讲堂结合,倾听园区少数民族人士对课堂培训和文化交流活动的选题需求,依托工业区礼享谷·邻里中心内的大师工作室、得丘文创空间匠人工作室和园区统战各界力量,推出具有鲜明“海派”风格的文化活动,有刘一闻、赵丽宏、叶辛、王谷夫等大师亲临礼享谷讲述艺术与修身,有名家与草根同台的书画摄影作品展览,有园区百姓自创自演的“家和亲善”故事会,也有为“创全”造势宣传的亲子嘉年华等。据园区少数民族群众反映,他们十分喜欢在礼享谷能遇见心中仰慕“名家”,如作家叶辛老师多年在贵州扎根创作,那里的少数民族风情和他的“海派”气质随文学作品传播久远,于是当叶老师来园区讲课,更是吸引到园区少数民族同胞争相请他签名合影。
多彩跃动, 少数民族志愿奉献社区工作
“海派”意味着多元和包容,从祖国各地来到园区的少数民族最切身的感受也是“共融”。这些高学历、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同胞已经逐渐融入园区文化,以联络组为主的骨干群体也是园区在“创全”、“美丽家园”建设等重大项目的志愿者精英。在连续几年的法宣月活动中,工业区少数民族团队双创与工业区志愿服务中心紧密合作,链接起园区落户企业、学校的志愿团队共同策划公益类主题活动。团队与天恒名都幼儿园结对举办的慈善义卖、捐赠活动,已成为园区在未成年人群体宣传教育民族团结的保留项目;团队与日本电装公司合作举办的交通安全教育体验活动让两所小学的各族学生头一回走进神秘的研发中心;团队在今年的法宣月启动仪式上联合园区企业举行“双创”(创全、创民族团结)宣誓,再度获得良好反响。园区为加强少数民族志愿团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能力建设,在项目资金、场地资源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他们发挥才艺,贡献智慧。这其中,工业区文体团队“议述家”自治会的公益活动尤其有特点。“议述家”自治会自今年初成立以来基本上周周有会议、月月有创新,少数民族同胞不仅参与诗歌朗诵、舞蹈编排等文体创作,还组队开展社区周边环境整治和维护,参加绿化认养活动,在文体中心大厅设立“创全”留言板和爱心小书箱等,骨干成员还加入文体中心“啄木鸟”工作小组,针对“创全”点位要求随时检查和发现问题,并积极参与整改。园区通过分析各团队成员的兴趣特长,逐步将志愿团队朝着特长小组进一步细分,引导他们用创新的公益服务深度参与社会宣传,为社区自治发挥少数民族的群众基础和才艺特色,用文艺形式带领园区群众看园区、赞闵行、爱上海、颂中华。
贴近需求,少数民族乐享园区沪语训练营
来沪少数民族都有一个共同愿望,深度融入本土文化,不想天天被贴着“新上海人”标签,首先就要打破语言障碍,能听懂上海话,能和上海人畅快交流。今年夏天,园区统战条线首次举办“沪语训练营”,邀请到沪剧名家马莉莉老师来园区授课,自7月初开始连续6堂课集训,从称谓到句型对话,让学员们基本掌握了沪语的日常用语,有些已经能够用沪语编排起情景剧,甚至能跟着视频学唱沪剧“燕燕做媒”。园区少数民族学员对马莉莉老师的授课十分喜爱,还与马老师建了微信群,平时遇到沪语上的一些问题就在群里请教,学习气氛格外浓郁。他们对主办方表示园区“沪语营”解决了他们融入上海本土文化的实际需求,让他们和上海邻居、同事又亲近了一些。
海纳百川,大气谦和,讲诚信、讲法治、讲实效、讲品味,“海派”文化独有的魅力感染了园区的各族群众。去年以来,工业区更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切入点,重点做到“五个结合”,即创建活动要与“两学一做”活动相结合,与基层党建相结合,与社区综合治理相结合,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相结合,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相结合,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推动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从建立“少数民族会客厅”,开通“少数民族热线”,到联合园区企业、学校开展富有园区特点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一步步完善民族工作机制、健全民族工作网络、拓展民族工作载体、丰富民族工作内涵,努力把园区建设成各族群众团结和睦、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