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未来要“以创兴城、产城融合”

30.08.2016  12:06
  三十年前,邓小平同志写下“开发区大有希望”七个大字。从1986年到2015年的30年间,上海闵行和虹桥两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吸引外资为主,累计实现销售收入(外资部分)8832.9亿元、企业利润883.8亿元、实缴税金743.2亿元,交出一份亮丽的答卷。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上海市新一轮城市规划的公示,上海开发区的发展模式必须从以往的新开发转向再开发。”昨天,在由上海地产闵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开发区协会和解放日报社共同主办的“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开发区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们建议,上海应用节约利用存量土地,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激发城市活力的“城市更新思维”来推进开发区的“二次创业”。
   开发区城市更新需要“产城融合
  “城市更新起源于美国,但包括上海在内的中国发达地区城市更新,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有所不同。”住建部原副部长刘志峰在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中国城市更新的主要目标不是继续扩大主城区的规模,而是要着眼于优化结构,调整用地模式,从而改变城市用地结构的不合理现状。
  刘志峰认为,闵虹集团旗下的闵行、虹桥开发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城市更新背景下,除了要继续积极利用外资,更要“产城融合”。
  目前,在闵行和虹桥开发区内,总部型企业已逐渐向虹桥开发区集中,生产型企业开始不断向闵行开发区积聚,闵虹集团初步实现了优势互补,融合互动,并进一步推动了跨界合作。在推动城市更新方面,刘志峰建议:一是要实现产业的集聚性、园区的多样性、服务的公共性和发展定位的特色性;二是要探索空间混合利用模式,引入科创等综合体概念;三是要实现功能拓展延伸模式,将城市更新平台细化到创意社区、专业园区、高端商务区、装备制造区和新兴产业区;四是要让更新后的园区产业拥有功能混合、人气旺盛、服务多样、交通便利的优点。
   二次创业”更要“以创兴城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认为,开发区“二次创业”既要“产城融合”,更要“以创兴城”,“工业的发展是在一个个增长极上面形成的,而开发区就是培育增长极和优化产业发展空间的战略布局。因此,开发区要成为技术升级的孵化器和制高点,要培育出自己的新技术。
  福卡智库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王德培提出,开发区若要成为制高点就必须找到合理的发展模式,第一要继续形成难以被替代的战略制高点,第二要创造支点与杠杆,即形成类似产业引导基金、投行这样的组织作为支点,进行金融杠杆的撬动。
  “利用产业引导基金等解决资金问题,对开发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只有解决了资金问题,才能推动开发区的进一步创新发展,实现‘以创兴城’。
   转型升级期待新体制和新机制
  “未来,开发区要真正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还应该围绕着国家的发展战略进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表示,这一观点是从开发区前三十年发展历史中得出的成功经验。
  他指出,改革开放是国家战略,前三十年开发区的成功就是找到了一条用改革开放来推进工业化的道路,即把中国的工业化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来进行推进。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不是一个周期性的变化,它是一个发展阶段的变化,且具有增速换挡、产业结构升级加速和增长动力转换的特点。”隆国强表示,其中最根本的是增长动力转换,“中国正处在转型的关键阶段,所以就需要开发区围绕着国家转型发展的新目标来构建新体制和新机制,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据此目标,中国应如何构造出一套激励创新的体制和机制?他建议:一方面要学习先进国家在创新体制机制方面的经验,但不能照搬,必须和特殊的国情、发展阶段相结合;另一方面要明确目标改革创新,并根据目标去构造一套在不同开发区之间有差别的体制机制。
  “所以,必须基于每一个开发区自身的发展阶段,根据比较优势来构造新的体制机制。”隆国强表示,“这样,在新一轮开放创新推动发展阶段,开发区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再次作出重要贡献。”(记者 张煜)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