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承载区” 嘉定形成科创闭环

20.07.2016  21:11
  嘉定在建设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一年多的过程中,大量资本、技术、人才纷至沓来。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在这里,一个包括“专项规划引导-院所创新突破-企业转化应用-特色园区承载-产业基金支撑-政府精准服务”等多个方面、衔接有序的科创闭环,正逐渐成型、呼之欲出。
  不论是正规军,还是草莽英雄,他们来了。据统计,一年来,在嘉定享受创新创业,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的“创客”中,就有675人成功创业。其中,35岁及以下青年大学生521人。“有了产业专项规划,就好比开了一扇‘门’,欢迎符合产业导向的企业来发展。”区经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吴义坚就是嘉定“开门”的首批受益者。2015年,嗅到了机器人产业在嘉定“起步”的吴义坚,毅然从大公司辞职,揣着口袋里的20万元和机器人语音项目来嘉定成立了“上海元趣”。对他而言,这并非一次“豪赌”,而是他比其他人更早地摸到了这扇门。
  目前,嘉定区经委正加紧推出《嘉定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6-2025)》《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智能化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嘉定集成电路及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6-2025)》和《上海市嘉定区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6-2025)》,为嘉定的四大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具体方向。
  企业进了“”,梦想就能照进现实?不,在市场看来,企业要做大做强,还缺“”!“我们搞的是技术,看到了项目前景,但无奈两手空空,连最基础的高性能运算服务器都买不起。”吴义坚说,“没有资本注入,成长性再好的项目也会输给时间。”在他看来,科技企业跑得太慢,就会输给同行。好在嘉定“嘉创投”寻找到了正在起步的吴义坚,注入200万元资本,一年后顺利退出,帮助“上海元趣”首台人机互动语音产品上市销售,为企业节省了2到3年的发展时间,公司从4个人发展到几百人。仅2年时间,“上海元趣”就成为了国内该领域的“黑马”。
  如果将企业比作鱼,那资本无疑是水,一套“放水养鱼”的计划在嘉定孕育而生——统筹各类财政专项资金,设立区科技创新创业发展专项资金,计划3年投入30亿元,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目前,正在筹备设立市场化运作总规模为100亿元的嘉定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将重点投资于四大产业集群及其他战略新兴产业,这也势必带动社会资本流向企业。
  然而,钱也并非万能。最近,“上海元趣”就遇上了麻烦,原有的空间已无法承载企业发展,“技术创新、生产线、交通运输、用人成本等,都是摆在眼前的问题。”吴义坚认为,一个配套完善、具有产业支撑的工业园区,将是他实现梦想的下一站。
  近年来,嘉定涌现出一批具有特色的产业创新园区。以菊园物联网中心为例,物联网产业相关企业在这里集聚,享受着这里得天独厚的科研资源。“我们在研发氧气传感器时,遇到高温环境的技术难关,在园区的帮助下,我们与上海硅酸盐所合作,请他们的专家团队入驻,合作研发了超高温陶瓷智能数字传感器。”“左岸芯慧”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与此相类似,汽车创新港、南翔置地、亿达北虹桥创业城&COCOSPACE北虹桥站等园区,都在为企业发展提供着多样化的服务。
  “形成包括专项规划引导、政府精准服务等6个方面的科创闭环,就相当于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的生态链条、生态环境,这有利于科技创新健康地发育成长。”嘉定区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