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政协委员建议:建村史馆尽可能保留上海文化

18.08.2016  12:39

  原标题: 政协委员建议:建村史馆保留上海文化

  图说:曹杨新村村史馆 网络图

  “像曹杨新村这样的村史馆应该在上海遍地开花,因为这是上海记忆的重要一部分。”在市政协昨日举办的“街镇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专题视察中,多名委员建议有条件的街镇建立村史馆,来尽最大可能地保留上海文化。

  视察中,政协委员们先后参观了普陀区的曹杨新村村史馆和虹口区的江湾镇村史馆。

  曹杨新村是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经过60年不断整治、改造和建设,曹杨新村已经发展为9个村,住户3.2万余户、居民10万余人,整个新村辖区面积2.14平方公里,住宅建筑总面积200万平方米,为上海市区西部拥有11万余人口的大型成熟居民住宅区。先后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150多个国家的首脑,政要和旅游团队。

  位于曹杨文化家园的村史馆于2013年正式揭幕启用,蝴蝶牌缝纫机、万宝牌冰箱、金星牌电视机、三五牌台钟……只要走进村史馆,上世纪80年代典型的新村家庭布置都可以尽收眼底。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展出藏品均为居民收集的真品。

  市政协委员、交通银行总行博物馆馆长杨德钧认为,街镇历史是上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像市级类的文博展馆,恐怕没有可能来陈列这些展品,要想保留这部分上海文化,街镇村史馆的平台就显得很有必要。“各区县的自有电视频道利用率太低,每天就半小时的辖区新闻。”他建议村史馆的展览可以依托于各区县电视频道,让市民可以通过多渠道认识、了解上海文化。

  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刘建表示,市政协文史委用了一年的时间进行调查,并酝酿了一个提案,建议在上海有条件的街镇鼓励建立街镇历史陈列馆,相当于每个街镇都有一个小的博物馆。市政协副主席徐逸波则认为,应当通过村史馆这种形式,让老百姓留住城市的记忆,否则城市没有灵魂,生活在城市的老百姓也没有归属感,建议有条件的街镇可以单独搞陈列馆,也可以与街镇文化活动中心合二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