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化身"变形金刚" 90个标准化构件"拼出"各式房型

15.10.2014  07:49

  “南北飘窗、厨卫双明、时尚外墙……”这些上海市民喜爱的个性化经典房型,不久后有望在预制装配式建筑(PC建筑)上实现“个性化定制”。工业化方式建造的PC建筑将化身为“变形金刚”,可以满足市民的个性化需求。

  在昨天开幕的“2014上海国际绿色建筑与节能展览会”上,上海城建集团展出了国内首个“装配式建筑标准化部件库”。这些标准化部件库好比26个英文字母,排列组合可以形成众多“单词”,覆盖市民喜爱的各类房型。目前,首批针对市民喜好设计的90余个标准化预制构件数据库,已在万科、保利等多个上海在建品牌项目中应用。

   当“标准”遇上“个性

  绿色低碳的预制装配式建筑,在推广中面临的一大障碍是成本。上海城建集团建管部总经理周隽介绍,现阶段国内预制行业大多是先报批建筑方案和图纸,后进行PC深化设计及构件拆分。由于多数方案在前期设计中未考虑PC概念,使得拆分后的预制构件形态、尺寸各异,几乎每一个构件都是“法拉利式”的限量版定制产品,模具等资源浪费较大,产品成本居高不下。数据显示,当前每平方米PC建筑成本要比普通建筑高400元左右,其中六至七成高在开模上。

  PC建筑想降低成本,需提升标准化程度,可不同人群对房型喜好不一,如何平衡?周隽说,他们初步形成了一系列能满足不同需求的标准化预制构件。“将这些数据标准化形成数据库,并将数据资源分享至产业前端的建筑方案,在设计阶段即引入PC概念,使既有预制建筑生产模式发生彻底改变。

  这种全新的标准化PC产业模式,不仅使预制构件在流水线上实现规模化生产,而且劳动生产率可提高200%。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不同标准构件的合理组合,能同时满足用户和企业的个性化及标准化需求。

   经典房型全覆盖

  上海居民喜欢怎样的房型呢?上海城建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炼出一系列标准化房型。这些房型普遍适应市民居住习惯,如内走廊外移,每一户均南北通透,采用南北飘窗,厨卫明亮;结构体系合理,采用剪力墙结构,室内无突出的梁和柱;层高合理,适应16层-28层建筑;外饰面可考虑个性化外观,可用涂料、面砖、花岗岩饰面;外立面简洁,适应工业化建造模式。

  “在这些房型基础上,我们对建筑进行部件化拆分,形成了首批90个标准构件系列,并进一步形成大、中、小房型,以及配套的标准构件,以满足开发商对不同户型和面积的需求。”上海城建物资公司副总经理朱永明介绍说,今后随着标准化构件库的逐步完善,利用这些有限的标准化“积木”,可拼装几乎目前市场上所有热门和特殊房型。

   成本可降低20%

  新的标准化PC模式,在时间、成本和质量上均有显著提升。据上海城建统计,新PC产业模式与传统PC模式相比,总体用时可减少10%以上,总体成本可降低20%,产品质量可提升50%。

  目前上海城建初步形成系列标准预制构件数据库。据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各区县政府在本区域供地面积总量中落实的装配式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2014年不少于25%;2015年不少于50%;2016年,外环线以内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比例将提高。

  专家表示,通过产业模式的创新和预制构件实体大数据库的建立,未来只需用平价就可购买个性化定制PC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