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方案预计年底出台 70后受影响最大

02.08.2016  17:38

  7月2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召开2016年二季度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李忠介绍,基于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提出的延迟退休政策,将分三步走:一是在实施上会小步慢行、逐步到位。比如每年往上调几个月。二是区分对待,分步实施。比如会选取现在退休年龄相对较低的部分岗位开始。三是会在之前做及时的公告,也会在方案出台前广泛地听取和征集意见。

  此前,在7月13日召开的2016年二十国集团劳工就业部长会议上,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延迟退休方案预计今年出台。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延迟退休方案目前已经提交到了相关部门和领导审核,还要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最终形成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法规。

  四类群体将受到延迟退休政策影响,70后影响最大

  近期延迟退休消息频发,这被业内认为是人社部在为推进延迟退休铺路。

  延迟退休一事最早在2012年提出。当年6月,由人社部、发改委等部门制定的《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发布,提出“研究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

  尽管只提出“研究”,因为涉及到每一位公民,依然触动了公众敏感的神经。2012年7月26日,人社部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回应各界争议,提出“小步慢走”思路,表示拟针对不同群体诉求采取差别化策略。

  时隔4年,“小步慢走”思路依然没有改变。人社部部长尹蔚民7月13日表示说,方案已经初步成型,将在今年拿出,并且向社会来征集意见,是小步慢走,渐进到位。

  人社部明确表示,方案出台后将充分征求意见并经过5年过渡期,到2022年正式实施。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仙芝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因为延迟退休关系人群众多,而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产生的影响程度又不一样,如果法定退休年龄调整幅度过猛过大,对某些当事人会产生明显不公,心理落差就会加大。因此有必要采用“小步慢走”策略,可以使每个人受到的影响大致相同,而且所受的影响也不会太大,有利于代际公平和社会稳定。

  “小步慢走”到底是怎么个走法?人社部的解释比较含糊,只是说每年推迟几个月的时间,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再达到法定退休的年龄。这个政策施行以后,可能5年后退休的你是60岁零3个月退休,6年后退休的他可能是60岁零6个月退休。

  竹立家认为,“不应该是3个月,最少也应该是半年,因为3个月时间太短了,体现不出出台延迟退休政策的意义。

  当前,我国男女实行不一样的退休年龄。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退休年龄男年满55周岁。

  如果按竹立家所说每一年延半年进行推算,将女职工的退休年龄从50岁延迟到60岁,需要20年时间,到2040年前后将基准退休年龄从50岁提高到60岁是可行的。

  如果延迟退休在2022年落地实施,以下四个群体将会受到退休新政的影响。

  首先是小于等于50岁女性工人,即197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女性;其次是小于等于55岁女性干部,即国家文件规定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中的正、副处级女干部、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第三是小于等于55岁的男性工人,主要是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工人,即1967年以及以后出生的人;第四是小于等于60岁男性干部,即196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男性。

  “由此看出,延迟退休方案首先影响的是65后,影响最大的是70后,根据人社部提出将实行‘渐进式’延迟退休,直到经过相当长时间达到新拟定的法定退休年龄,这将是较长的过渡时期。因此对于85后和90后来说,到退休时估计已经完全赶上了新政。”胡仙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