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3座大桥建成7年大修3次 官方调查仍无结论

07.12.2015  08:42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一个月前,中国之声报道了甘肃省环县境内三座大桥频繁维修的问题。大桥建成才7年,多次大修,今年夏秋季,更是整体更换了桥面。当地群众认为,这足以说明,工程质量有大问题。报道播出后,甘肃省公路局当即表示,立即认真彻查,并向中国之声作出反馈。回顾:甘肃三座大桥建成7年多次大修 被指“豆腐渣”>>

  眼下,距离新闻报道已经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相关部门的调查情况怎么样?对于多次修补,又是如何解释的呢?

  甘肃省公路局办公室负责人顾建林说,根据联合调查组的查证,这三座大桥,自2008年建成通车至今,“先后经历三次修补”的情况属实。

  建成才7年的三座大桥,却经历至少三次大修。原因究竟是什么?甘肃省相关部门给出的调查报告中称,主因还是超限车辆。设计承载能力储备较低,即按照公路-Ⅱ级标准,3座桥梁设计限载为55吨/辆,但通车后实际情况为大部分运输车辆载重超过限载标准,甚至最重超载车辆达120吨。

  不过,当地群众却质疑称,整条甜木公路上,并不止这三座桥,如果是超限车辆造成的,那么,理论上,其它桥梁也不能幸免。但实际上,7年三次大修的,就是这三座大桥。一位内部人士指出,实际上,涉事的几座桥,在设计之初就存在缺陷:“换桥面的这几座桥都是50米跨径。同样是50米跨径的,下面有个桥是5片T梁就好好的。这4片T梁的,可能承载力要弱一些。桥面的上下振幅大得很,但究竟是当初就设计的是4片梁,还是说设计的是5片梁施工时只做了4片梁,那我就不清楚了。

  甘肃省相关部门给出的调查结论称,这三座桥的设计、施工,都是符合二级公路标准的。甘肃省公路局办公室负责人顾建林称,其它城市的桥型和这三座不一样,可能能承受100吨以上的车辆经过。四片T梁的可能设计余量有点偏低,但也符合设计要求,因为当时的设计规范就是这么规定的,满足二级标准。设计余量较低,只是因为有些设计人员“要保守一些”。

  至于内部人士所称,桥梁的预算资金不足的问题,甘肃省相关部门给出的调查结论称,不存在资金方面的问题。调查结论显示,涉事三座桥梁初次建设总造价为2268万元;三次修补,总共耗资3866万元。换句话说,修补费用相当于桥梁初次建设费用的1.7倍。这三座桥究竟有没有经过竣工验收?这也是上个月报道播发时,就一直在追问的问题。向我们反映此事的当地人杨先生说,他曾多次向政府部门打听,包括交警、路政在内的部门均表示,整条路都没经过竣工验收。

  事实上,早在2011年桥梁大修时,就有媒体援引一位官方人士的说法称,包括这三座桥在内的整条甜木公路,通车三年(截至2011年)来没有经过竣工验收。记者在公开渠道,也没有查询到任何关于甜木路以及这三座桥的竣工验收的信息。在负责此段路桥日常养护的环县公路段,记者也没有查询到任何竣工验收方面的信息。环县公路段段长李朝荣说,路2007年就建成,他则是2014年3月才来,所以不清楚桥梁的验收状况。具体情况还得找省公路局。

  甘肃省有关方面经过一个月的调查之后,给出的答复是,2008年11月进行交工验收并通车运营。交通部2004年颁布实施的《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中指明:公路工程验收分为交工验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公路工程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那么,整条甜木公路2008年进行交工验收,验收结果是否合格?又于何时进行竣工验收?对此,甘肃省公路局方面给出的解释是:应该是经过竣工验收了。但截至发稿时,记者并没有见到任何的竣工验收报告。

  关于环县境内三座大桥的相关问题,报道播出至今一个月了,甘肃省有关方面新近给出的调查结论并没有解释得令人信服。比如,路桥通车以来究竟有没有经过竣工验收?调查了一个月,难道还查不出一个名堂吗?如果当初交工验收合格,为何多次成为“危桥”?如果没有,又为什么能够交付使用?

  在这一个月当中,记者多次与甘肃省公路局方面联系,但时一个月之后,这些疑问依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答。那现在最新的消息是,上月14号,三座桥梁的改造工程,再次全部完工并再次通过交工验收。耗费了相当于初始建设费用1.7倍的维修改造资金。7年来频繁维修加固,这三座大桥的病根到底在哪儿?中国之声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