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上海交大教授倪军:一流教育打造"世界级"精英人才[图]
上海交大教授倪军为学生带来了一场关于中美教育的思想碰撞
上海交大教授倪军做客郑州一中现场
4月10日,上海交通大学校长特聘顾问、美国密西根大学终身教授、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荣誉院长倪军做客郑州市第一中学,为河南学子介绍中美教育的特点和差异。同时,现场还举办了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一个个创意无限的科技作品点燃现场中学生的科创热情。
作为全世界机械工程领域最为著名的专家之一,接受过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培养并致力于中美教育合作的倪军以工程领域两国教育模式的比较给大家带来对这一领域的全新认知。他深入分析了美国创新培养体系的成功之处,也指出了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的机遇和优势。面对未来,他说:“中国进一步快速发展急需我们中国大学培养一大批的世界级的精英人才。”
倪军以他研究的机械领域为例,中国培养的工程师数量排名世界第一。但是据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最新数据,美国“适合全球化要求”的工程师有54万,中国只有16万,连全国工程师总数的1/10都不到;而印度,符合全球化需求的工程师超过总数的70%。更关键的是,创造单位GDP,中国需要的科技工程人员数量是日本的3.68倍。
面对这样的现实,倪军教授对如何培养中国的精英工程师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与解答,他说:“为何如此庞大的数量却培养不出卓越的工程人才?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工程人才?我想,借用温总理的一句话来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作为该领域专家,倪军教授在讲座上分析了美国创新培养体系的成功之处,也指出了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的机遇和优势。倪军以他研究的机械领域为例,说:“好的工程教育,学生还没有学什么专业知识,就要把他们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好比先让学生去作战,每次学生被打得鼻青脸肿后,教师再教他们如何防守、如何进攻,然后再让学生去作战。每次实战后,学生就会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自己需要的。”
如何将中美教育理念和体系中最好的特色结合起来是国际合作办学所探讨的永恒话题。
倪军介绍,“对于中美不同的教育模式,就好比学武术,中国的学生先去练马步、劈叉、臂力,扎实地练好基本功,但真正到了临场使用时根本不知道如何去用;美国的教育则像先让学生在临场环境中练习,每次学生有深刻体验之后,老师再教如何防守、如何进攻,然后再让学生去临场使用。每次实战,学生都会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主动去学习自己所需的。” 教育的重点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点燃学习的火焰,不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由学生内在兴趣所激发的学习动力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倪军在讲座里谈到建立密西根学院的初衷,作为中美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大使,他希望可以结合中美两国的教育特色,在中国这个土壤培养出世界上最好的工程师和领袖型人才。密西根学院的创办正是为中国学生创造了这样一个不出国的留学经历。
与倪军教授讲座同期举行的还有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不经意间,一艘气垫船在现场干燥的地面上从你脚边呼啸而过,自如地转弯、前进、后退甚至漂移。这艘可“水陆”两用的无线遥控气垫船是来自交大密西根学院大一学生的课程作品。除此之外,一台仅高30厘米的机械臂也引发了同学们的极大热情。精妙的设计让它可以轻松优雅地将糖果投掷到10米远。不少学生都跃跃欲试,想要过把“投炮手”的瘾。
据作品展示者外籍教师Shane Johnson教授介绍,每个设计作品都体现着同学们的生活智慧和创新思维能力。
作为首批“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和“中国百强中学”的郑州市第一中学人才辈出, 现场引人注目的不仅有科技创新作品,还有一位在场中学生熟悉而陌生的神秘嘉宾。这就是现就读交大电子和计算机工程专业的王靖元。他就毕业于郑州一中。
在同学眼里,王靖元是专业成绩年级前5%的“学神”级人物;在辅导员眼里,他是热心学校活动的积极分子;在老师眼里,他是爱花时间钻研项目的团队领导者。从高考免试入学到密西根大学双学位项目录取,从学院党支部书记到组织院系活动,他的优秀体现在全方面。这次回访母校,他更不忘为学弟学妹们带去自己的经验谈,为备战高考的他们提供关于未来选择的建议。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5.04.12
原文: 上海交大教授倪军:一流教育打造“世界级”精英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