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与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举行合作共建签约仪式
10月27日, 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与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东方广播中心广播大厦 1701会议室举行合作共建签约仪式。SMG副总编辑、东方广播中心主任王治平、副主任路军,上外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郭可、党总支书记樊娟等12位业界、学界人士出席仪式。签约仪式由东方广播中心副主任路军主持。
王治平主任就东广新闻、音乐早餐、阿基米德项目、欧美流行音乐栏目(KFM98.1)等东方广播中心节目样式与创新方面的举措进行了介绍,并对郭可院长领衔的多语种国际舆情项目表达了浓厚的兴趣和合作意向。王治平认为,上外新传学院具备多语种国际新闻节目样式研究和开发的基本条件,能够帮助东方广播中心完成多语种国际新闻节目等项目的全媒体转型创新实践。
郭可院长在讲话中,对上外新传学院本科专业、中国国际舆情中心、“新华社——上外多语种国际新闻特色班”的情况,以及学院在建的两个国家级实验室、即将与IBM共建大数据中心等项目进行了说明。郭可院长认为,将业界优质资源引进上外新传学院课堂,同时将大学生实践延伸到业界一线,打破大学教育产学研隐形的“围墙”,打通教学实践到业界岗位技能全媒体实训的“最后一公里”,是上外新传学院与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进行战略合作的基础,也是新传学院通过与业界深入合作,对接上外学科建设国际化整体战略规划迈出的坚实一步。
根据交流情况,双方就5项具体共建项目达成了共识,具体为:
1.每月举办新节目样式交流“沙龙”
为进一步提供新传学院学生更具创造性的实践平台,双方决定举办每月一次的新节目样式交流沙龙。安排学生针对国际知名的新节目样式及节目制作背后的宝典性经验进行收集整理,为东广节目制作提供创新样本。东方广播中心定期委派采、编、播及新媒体产品运营人员到上外开设讲座、沙龙,与学生零距离交流。
2.合作共建东广驻海外报道员团队
双方商定,利用上外新闻传播学院外派留学生和“新华社——上外多语种国际新闻特色班”外派留学生的基础建立海外报道员团队。每年在学生派出前,由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提供培训,并颁发报道员证书,合作共建海外报道员团队。海外报道员主要从事日间节目报道所在国家的软性国际新闻节目(主要是文化类、社会类的音频节目)的连线报道和间接报道。并根据已有在外留学学生名单,构建国际报道员网络。
3.合作完成多语种国际新闻广播节目制作
双方决定,利用上外国际舆情研究中心的科研资源和专家团队,针对重大国际新闻,完成深度、全面的国际新闻广播报道。具体为,依托上外舆情中心的“全球舆情监测数据库”项目,东方广播中心的编辑人员与上外国际舆情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组建团队,带领学生完成新闻材料的收集、编辑、审核等工作,从而探索国际新闻广播报道的新样式,拓展学生社会实践的多样式。
4.将东方广播中心作为上外新传学院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
根据合作协议,东方广播中心作为上外新闻传播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每年招收20至30名学生并安排到其下属互联网广播及广播新媒体部门进行实习,担任节目支持人及完成日常的采编播工作;对能力及表现突出的学生,东方广播中心将优先予以招聘录用。
5.合作共建“广播节目音频实验室”
合作共建“广播音频节目实验室”,完成节目样式的创新和制作,并开展节目数据的分析(包括用户研究、广播节目传播效果)和改进等研究。东方广播中心提供实验室建设硬件和软件等相关配套需要,上外新传学院提供该项目的具体落地和具体执行。
根据合作双方的优势互补,双方将在5项共建内容的基础上,拟开展数据国际新闻节目的开发研究,并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东方广播中心广播新闻中心副主任范嘉春、总编室主任章海红、东广新闻台总监毛维静等将携新媒体中心总监、主持人王海滨和Love Radio103.7总监、主持人康杰将在11、12月来上外,进行“阿基米德栏目上外校园行”、“Radio103.7上外校园行”等活动。
自10月初新闻传播学院第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学院对教学、科研、管理工作进行了梳理、整合和规范,全院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各项工作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文:新传学院孙淑伟;图: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