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广场舞大妈享受别样"舞蹈年华":八年不扰民零投诉
据《劳动报》报道,如今,在七宝老街钟楼广场,每天18点30分到20点30分的广场舞准时开始,并已成为了一道风景线,让千年古镇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一百多人在音乐伴奏下跳起节奏明快、动作舒展的舞蹈,令周围驻足观看的群众感受到阵阵“热浪”,萌发一种投入其中的冲动。队伍中,不少年近八旬的老太,她们的腰背已挺不直了,腿也抬不高了,但甩甩手、踢踢腿,也跳得很开心。
这里,几乎人人都能叫出带队老师的名字———殷素琴。8年来,这名70岁的退休大妈自发组织了这支民间舞蹈队伍,并亲自教授指导。为了不断更新舞蹈节目,她带着摄像机到各大公园采风,同时上网搜索、翻录各种广场舞。现在,已经掌握了近百种不同音乐、不同编排广场舞的殷素琴享受着一种别样的“舞蹈年华”。
舞蹈队温暖了很多人
初见殷素琴时,她正在家中的小院子里学习新编的舞蹈。“这里还能加个转身,好像重复一遍效果好一些哦。”一边练一边还不忘喃喃自语。8年来,身边的老伴儿成了她最忠实的粉丝,见证了每一支新舞的诞生。
为了更好地发展这项志愿事业,殷素琴剪辑舞曲,学习新舞,常常忙到深夜。有时候,儿子也会埋怨:“你瞧你,每天雷打不动6点半跳舞,我们一起吃个晚饭都这么急匆匆。”但说归说,家人还是给了她很大的支持。
其实,殷素琴本不是科班出身,然而,她却凭着一腔对舞蹈的喜爱自学成才。“以前就是到处去其他公园学,现在有了电脑,我就让儿子教我上网,然后自己下载视频。”殷素琴说。
“天热的时候,我们就跳跳《荷塘月色》,节奏相对慢一些,天冷了就跳些节奏快的。”为了让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众都有合适的舞跳,殷素琴精心挑选每晚的舞曲,各种舞步穿插进行,快慢结合,难易搭配。而说起现在当下流行的网络歌曲,眼前这名70岁的退休阿姨可比年轻人时髦多了,“《小苹果》什么的我们早就跳过啦,现在流行的是新版本的《吻别》”。虽然这支舞蹈队的官方名称叫“钟楼广场健身队”,但队伍里的阿姨们更喜欢亲切地叫它“琴琴舞蹈队”,因为这里的核心人员就是殷素琴。8年来,这支舞蹈从原先的10人不到,已逐渐扩容到了100多人。
8年来不扰民零投诉
“现在我们的舞步已经有100多种了,平均一支舞3至5分钟,每天轮着跳。音乐一响起,大家在领舞老师的带领下,舞步整齐而轻快,几乎没有跳错的。”殷素琴说,一开始,她们什么都不会,可以说是“零基础”。作为领舞老师,殷素琴就从“一、二、三、四”一个一个舞步教,一遍遍不厌其烦。
更难能可贵的是,8年多来,广场健身舞团队没有发生过一起被投诉的情况。尽管钟楼广场靠近居民区,但殷素琴严格控制每天音响的音量和活动时间,做到不扰民,而这背后与舞蹈队中自发成立的志愿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每天跳舞前,殷素琴都会和志愿者提早10分钟到场,并在试音时前往周边居民小区里感受是否“被扰”。使用灯光时,也特别留意是否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光污染。正是有了这样的“斤斤计较”,才有了8年来零投诉成果。
物色接班人继续跳下去
可以说,殷素琴这名退休大妈已经将舞蹈队作为了自己的事业。如今,“钟楼广场健身队”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远在静安新城、中春路社区的群众都慕名前来加入其中。她们学成之后,再回到自己的小区、公园传授,一带十、十带百、百带千,极大地丰富了七宝地区百姓的文化生活。
8年多来,殷素琴用她的热心、爱心、恒心给别人带去了欢乐和笑声。可以说,广场健身舞在殷素琴和她的志愿者们的传播下不再仅仅只是一种运动,更是尊老、敬老、爱老之心的表达,成为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助力器。
采访中,殷素琴也坦言:“我也想这样跳一辈子,但年纪毕竟上去了,所以,还是要为舞蹈队再物色一名接班人。”现在,她已经开始留意。而在说到接班人的要求时,殷素琴将首要条件放在了“奉献”二字上。“不计得失、乐于奉献,只有做到这两点,才有资格成为领队人,才能带领大家舞出精彩晚年”殷素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