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2人53年间先后被拐 孙子寻亲中因绑架获刑

30.07.2016  05:09

 

  杨国防与儿子4岁时的合照。

  杨国防夫妇当年与儿子杨博唯一一张合照

  河南新密——陕西渭南,是77年前爷爷被拐的路。

  陕西渭南——河南浚县,是24年前孙子被拐的路。

  “为什么命运要捉弄我们一家人,我被拐过,孙子也被拐过”,90岁的杨喜来老泪纵横,仰望着苍天。

  因为人贩子,杨喜来一家人的命运在几十年的岁月里苦苦挣扎着。

  一个人贩子,一场耗时24年的寻亲拉锯战,让一个家庭变得悲伤沉沦,让一个孩子身陷囹圄。

   失踪

   全村人不眠不休,提着灯打着火把寻找5岁娃

  杨国防一家都是最典型的中国农村普通家庭。父母健康,儿女双全,夫妻和睦。

  这一切,在1992年7月1日这天破灭。

  这一天,杨家最宝贝的小儿子杨博丢了。

  每次回忆起丢娃的记忆,杨国防眼前总会出现大片大片金黄色的麦粒,耀得眼生疼。

  “那天是1992年7月1日,太阳天,就和最近几天一样,正是适合晒麦子的好天气。”讲起儿子丢失时的场景,杨国防总爱从晒麦子说起。

  那一天是农历六月初二,关中平原上的麦子已经成熟了。

  杨国防早起望了望屋外,刺眼的阳光预示着这是一个晒麦子的好天气,妻子张麦香正准备去邻居家帮忙蒸馍,父亲杨喜来正准备去公社开党员大会,5岁的儿子杨博此时正满屋子玩闹,这是一个中国农村家庭最普通的日常写照。

  杨国防心系着家里还未晒完的麦子,他想趁着好天气赶紧把麦子晒好。

  “出门前娃突然听到外面有卖吃西瓜,娃从小调皮贪吃,我就只给娃买了一牙西瓜吃了,吃完过后娃还要吃,怕耽误了时间,我也没给娃买,就去晒麦子去了。

  杨国防没有预料到,这竟是他与孩子相处的最后情景。

  此后的24年里,杨国防一直记得那牙几分钱的西瓜以及杨博不高兴的小脸。

  “中午我晒完麦子回家,娃还没回来,当时也没在意,娃从小被惯着有点顽皮,我们都以为娃在哪个邻居家玩,忘了时间。

  事情并不像这一家人最初想象的那么简单,直到当天下午,杨博仍迟迟未回家,感到不妙的杨家一家人开始在村里挨家挨户问,找遍了整个村子也没有找到杨博,这时一个可怕的念头出现在杨国防的脑子里——娃丢了!

  事情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庄,全村的村民都加入到寻找杨博的行列中,那一夜,整个甘井村无眠。

  如今村里年龄稍大的村民都还清晰地记得那一天,全村人不眠不休,提着灯打着火把,找遍了整个村子的各个角落。

  村里一位当天正在集会上摆摊的老人告诉杨博的爷爷杨喜来,曾在集会上看到杨博跟着一个男子走了。

  杨喜来的第一感觉就是娃被拐了。

  这让杨国防一家人感到绝望。

   寻娃

   一次次希望又一次次被打碎,痛苦得让他无法自拔

  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拐卖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

  早在民国28年(1939年),杨博的爷爷杨喜来被人贩子从河南密县拐卖到陕西省合阳县黄埔庄,“当时家里穷,一个男人找到我说让我和我哥跟他走有饭吃,我和我哥就被他带到了黄埔庄,40块钱把我卖给了一户人家。

  时年13岁的杨喜来已经意识到自己被拐卖了,在养父母家,他并不幸福,直到养父母在收养他不久后生下男孩,杨喜来则被这个家庭无情地抛弃了。

  此后,杨喜来独自流落到甘井村,在这里扎根打拼,直到后来成家立业。

  有着被拐卖的经历,让杨喜来更加担心孙子的情况,孙子丢了,我去找!

  杨喜来背着一条板凳、一块磨刀石,开启了一场持久的寻孙之路。

  寻孙道路上,杨喜来不知道结果,也看不到终点,一次次的升起希望,又一次次在希望被打碎后痛苦得让他无法自拔。

  这个倔强老人的脚步遍布陕西、河南、山东等地,“老人只要稍微听到有人说哪里可能有杨博的消息,就马上出发,逢人就问有没有1992年收养过一个小男娃,没钱了再回来,最长的时候出去了2个多月,就这样不间断找了14年,直到年龄大了,找不动了才没再出去。”杨喜来的女儿说。

  杨喜来的女儿回忆起当时的父亲,用了一个“”字。

  这个字似乎包含了杨喜来在寻找孙子这件事情上的态度。

  如今已经90岁高龄的杨喜来还能记起寻找杨博的许多细节,他记得在火车站曾有一个在化肥店看大门的男人跟他说过,看到杨博被一对男女带上火车,其中女的还是个龅牙;他记得一个乡里邻居曾告诉他,认识拐走他孙子的人,他带着这位邻居前往河南寻找,途中邻居却改口称被拐走的不是杨博,不了了之;他还记得他走过的每个地方,看过的每一个1992年收养的小孩。

  爷爷杨喜来看着孙子的照片。

   煎熬

   如果那天没有去晒麦子,儿子是不是就不会丢

  老人外出寻娃的日子里,杨国防夫妇俩则用了很长的时间来试图治愈杨博丢失后带来的伤痛。

  杨国防开始整日长时间的沉默,他害怕听到“西瓜”两字,一听到西瓜,儿子当时那张不满的小脸就会浮现出来。

  他更害怕去晒麦子,他在心里无数次想过,如果那天他没有去晒麦子,是不是儿子就不会丢,他感到无比的悔恨和愧疚。

  “整日昏昏沉沉的,没有精神”。杨国防说,仿佛儿子的走带走了他的精气神。

  他关掉了维持家里营生的豆腐作坊,不再种麦子,开始种起了苹果树。

  伤痛似乎并没有因此远去,而是愈加强烈。

  “每日都想娃,特别是每年的7月1日,还有每年农历6月20日娃的生日,这两天特别想娃,控制不住,想着他去了怎样的家庭,过得好不好,有没有好好读书,有没有好好吃饭。”说着,杨国防抹了把眼泪。

  村里人似乎都感受到了这一家人的变化。

  “杨博他爸自从那以后,性格大变,以前很是开朗,你看现在,他脑子都有点不正常了,话都不怎么说,整天都木得很。

  “好好的一个家庭就这样了,没有后人怎么行啊,最后还要女儿招上门女婿,可怜得很。

  杨国防夫妇俩每日都在儿子走丢的阴影里煎熬着,张麦香每每回忆起改变命运的那一刻,仍会止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我恨人贩子,我恨他,我无数次诅咒过,让他们没有好下场。”杨国防坚定的表达着自己的恨意。

   找家

   每逢过年或者过节我都是自己在房间里磕几个头大哭一场!

  杨国防一家人始终没有放弃寻找孩子,2009年公安部启动了“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DNA数据库”,由于当时杨博丢失后,杨国防夫妇曾到当地派出所报警,因此在全国启动数据库后,杨国防夫妇被通知前往采血,将夫妇俩DNA录入了公安系统的数据库。

  2014年,央视公益寻人节目《等着我》开播,从此以后看节目成了杨国防夫妇俩的固定安排,他用笔一记个寻人热线和相关信息。

  “每次看着节目,我心里总想着别人能找到,咱也能找到我娃。我从来就没有放弃,我相信我娃在等着我。

  就在杨家找孩子的同时,他们不知道当年走失的杨博同样也在苦苦的找寻着自己的家人。

  2008年12月1日,“宝贝回家”网站上出现了一则寻亲信息,寻亲编号为5049的张四海,登记了自己的资料。

  在这则信息中,张四海说自己头旋,左肩后有一个黑痣,右背部有一个小黑痣,左眼眉内有一明显的疤痕,是小时候在家门口磕的。当时是找小朋友玩时被拐的,一个男的给了个糖,醒来就在火车上了,此后并坐了汽车……他还上传了自己被拐卖后拍的照片,以及2008年的照片。

  户籍显示,张四海登记的是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城区。

  这则消息引起了“宝贝回家”志愿者小梅的关注,随后小梅与张四海取得联系,2009年在小梅等人的帮助下,张四海在厦门当地采血录入了“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DNA数据库”。

  小梅称,在“打拐”DNA数据库中,张四海是幼时被拐卖、成年后寻找亲生父母的第一例信息数据。

  此后,张四海在自己的寻家贴后面留了一大段文字,将多年来心里的情绪宣泄了出来。

  张四海还记得自己有个小名叫波(音)娃子。

  在留言中,张四海是这样表达的:“以前小的时候想的是等成人了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后再找家!小时候的心酸我现在都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