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财高等研究院云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

26.04.2020  00:20

4月23日,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宏观数据分析研讨会依托Zoom云视频会议平台召开,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会上发布以“疫情冲击下的中国宏观经济:挑战与出路”为主题的《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研讨会邀请到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四级调研员梁绍连、东北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沈新凤、上海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执行董事薛鹤翔、杭州麦种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明、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郭长林和郭峰等进行云端点评互动。来自社会各界的100余人参会并在线交流。 

会上,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林立国副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概况,以及课题组的智库抗“”的系列成果。他表示,“我们的研究员一直非常关注疫情,关注宏观经济发展,也希望借今天这个机会和各位嘉宾、媒体记者和参会的各界人士充分交流,为疫情应对和宏观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建议。”院长助理陈媛媛教授主持本次研讨会。

课题组成员王小雯助理研究员、李倩助教授、博士后杨轶波、赵琳助理研究员、王玉琴助理研究员分别代表各研究小组从“全国CPI、PPI、消费与投资”“上海地区消费调查”“家庭流动性与劳动力市场”“汇率、对外贸易和国际市场”“财政与金融”等不同方面对2020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做了分析解读。

课题组指出,一季度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尤其1、2月份主要经济指标下滑严重,3月份有所改善,反映了新冠疫情导致国内经济活动被严重抑制所带来的巨大负面冲击,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受益其中的全方位全球供应链、产业链、资金链,出现不同程度的被干扰、被中断的情况,且疫情的负面冲击还未见底。

关于当前经济态势,课题组表示,一季度中国经济运行呈现出消费持续低迷,投资增速持续为负,贸易顺差大幅缩窄,CPI和PPI剪刀差缩小减缓,劳动力市场严峻,贷款需求旺盛,融资缺口仍处较高水平,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财政收支大幅下滑等主要特征。经济面临的挑战空前,尤其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已造成全球大面积停产停工,不仅导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产业回流与转移,甚至可能引发全球产业重新布局。

为做好“六稳”工作,实现“六保”目标,课题组指出,短期内中国要稳步推出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和转移支付政策,并配合有节奏的定向宽松货币政策,减轻国内企业尤其民营中小企业负担;面对疫情给资本安全、供应链安全带来的巨大冲击,中国不能因此走向封闭、孤立,要进一步推动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以共同利益和共享价值观来凝聚自由贸易的同盟军,确保自身供应链、产业链、资金链安全。

课题组强调,面向未来,中国仍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以深层次开放倒逼市场化改革,走向内需驱动的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健全自身的内在经济循环体系,进一步发展壮大民营经济、进一步保障改善民生生活、进一步促进提升民富水平,建立以中产阶层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和以民企创新为主导的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高质量发展和动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随后,与会嘉宾围绕疫情冲击下的中国宏观经济进行了深入交流。 

上财公管学院郭长林副教授表示,本次报告特色鲜明,对于上海地区的经济情况进行了微观研究,和宏观数据分析相比后更能呈现出异质性。结合课题组数据,郭长林副教授就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要实施何种政策缓解疫情对经济的冲击等内容重点进行了分析,指出“疫情对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影响呈现多元的特点,包括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但是如何针对主要影响制定政策并实施,尤其是我们宽松的中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在地方落地,需要更细致的考量,因为基层政府偿债等方面压力也非常大。

上财公管学院郭峰副教授听取报告后给出了点评与建议。他指出,GDP是平常时期衡量经济产出、社会福利的有效指标,但是在疫情特殊时期,这个指标不再有效,也不再重要;结构分析比总量分析更重要,尤其是疫情时期;政策扶持应该是扶贫式精准救助,而不是大水漫灌普惠式刺激,等等。此外,他也分享了一项正在进行的关于2020年春节前后“码商”的研究,分析不同疫情时期对商户的影响。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四级调研员梁绍连回顾了百余年来历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分析了全球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认为全球经济复苏需较长时间。关于课题组发布的报告,他表示,疫情扩散的范围和持续的时间还在动态演变中,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对经济的影响难以确切地预估;疫情已对我国经济形成较大冲击,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必须要强调底线思维,坚持“六稳”、“六保”;从未来看,随着东亚、西欧、北美全球三大核心生产区域疫情逐步缓和,经济复苏的速度也可能会随之加快。

东北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沈新凤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就疫情的主要冲击、财政政策、消费、就业等进行了分析与回应:国内货币政策相比海外来说更有定力;货币政策更多体现为总量政策,结构性功能相对更弱,需要财政政策发挥更大的作用;增量就业的压力需要适当释放,需要进一步保就业,重点关注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内需的抓手要进一步深挖,如刺激消费政策的有效落地等。

杭州麦种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明主要从生物科研的领域出发,分享了实体经济业务在疫情期间的变化与应对:各大机构和企业的研发部门因为疫情防控到位,复工情况良好,大部分压力集中在高校,人员到位情况不够理想,采购和配套供应也更困难。后续,需要更加了解用户在疫情下需求情况的转变,通过技术驱动行业的进步,在困境中寻找机会。

上海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执行董事薛鹤翔表示,这次疫情体现了内生性、冲击持续性、影响全面性等特点,各行各业必须加速转型。他指出,国内现在相对稳定的局面受益于扶贫攻坚战,使得面对这次冲击经济在比较底层的范围内韧性增强。从今年包括到明年,整体宏观研究投资可能进入“诸葛亮模式”,仅仅把握住经济基本面是不够的,更需要将天文、地理,包括自然界的变化系统地纳入更宏大的体系,以进一步看清疫情给宏观经济带来的深远变化。

(供稿:张送萍 编审:王雅静 收稿日期:2020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