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白毛女》经典依然 抓住时代观众大剧院掌声阵阵
东方网12月6日消息:昨晚,年过八旬的著名歌唱家任桂珍坐在靠近舞台的座位,能够把歌剧《白毛女》看得更清楚。60多年前,任桂珍初登舞台,第一个饰演的歌剧角色就是喜儿,“雷佳这一代青年演员特别不容易,《白毛女》故事年代离他们很远了,青年演员深入生活,反复锤炼,才有如此传神的演出。”舞台上,杨白劳与喜儿诀别;舞台下,任桂珍眼角湿润。
剧院根本不担心票房
伴随时而铿锵有力、时而婉转悠扬的歌声,全场逾千名观众都如任桂珍般沉浸于剧情中,目不转睛。《白毛女》巡演11月6日在延安启动,11月中旬上海站演出票发售,一天多时间售罄。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介绍,《白毛女》还没开票,已有多方询问上海演出阵容。文化部牵头复排民族经典、多位前辈艺术家参与、明星主演与国字号团队,让《白毛女》上海站未演先红,用张笑丁的话说,“没怎么缓过神来,票已经卖完了。”其中既有公司、学校团购,也有散客购买。观众平均分布于各个年龄段,中年、老年观众怀旧,青年观众因阵容慕名而来。在文化部、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支持下,上海巡演80元演出票占全剧院可售票60%,其他两档分别为180元、280元。张笑丁表示,“《白毛女》知名度和演出团队,让我们完全不需要担忧票房。”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团副团长、《白毛女》导演助理朱亚林直言,70年过去了,时代变迁,但《白毛女》众多真实朴素、被老百姓接受的元素,如经典唱段《红头绳》《北风吹》,至今仍有巨大吸引力。针对当前文艺创作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等现象,《白毛女》在创作观念、创作方法上的导向作用,引导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85岁的郭兰英为让青年演员真切地体会角色,一遍一遍示范。排练中,郭兰英表演向杨白劳“下跪”,第二天膝盖肿得老高,引发脚趾感染。她每天一早提前到医院让医生挤出脓液,然后忍着疼痛,一瘸一拐到现场接着排练。她总是对大家说:“我要把我知道的都传下来,要不然对不起那些大师。孩子们,快来拿吧!”演员们从刚开始的按时到场、变成提前候场热身;从下午的休整,变成自发进行练习提高;从有我的戏我在场,变成全体演员观摩学习排练。这一切,都为剧目成功创排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海观众找回昔日记忆
《白毛女》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大力推动艺术创新,也让青年演员大受启发。雷佳表示,《白毛女》借鉴戏曲传统,为中国民族歌剧发展提供了思路,角色扎红头绳、揉面、推门,都是无实物表演,虚实结合,将写意和写实融为一体。
郭兰英反复强调的“演员说话时有唱歌感觉,强调音头,关键词加强语气”,也让上海观众似曾相识、意犹未尽。任桂珍昨天表示,民族歌剧只要抓住时代脉搏、时代声音,就能抓住观众的心,大有前途。
《白毛女》在延安演出时,耄耋之年的老观众提到白毛女回家了,热泪盈眶。在山西演出时,台上演到大春跑到山西省当兵,台下全场沸腾,演员们懵了,还以为演错了。在河北石家庄演出时,剧组特地用大巴车接来石家庄平山县北冶乡河坊村老乡。河坊村既是白毛女故事原型地,也是歌剧复排时剧组深入生活的地方。演出结束,观众和演员抱成一片。在广州演出时,剧组一度担心岭南地区受港台文化影响,对北方农村70年前的故事未必买账,然而年轻观众报以热烈回响。来到上海演出前一天,主创团队表示,“上海是个大码头,在这里唱红了,代表了全国的认可。”
昨晚,《白毛女》让上海观众找回了昔日的记忆,也看到新时代民族歌剧的勃勃生机。谢幕时,反派演员上场,观众席爆发会心的微笑;饰演杨白劳的高鹏向观众飞吻,饰演大春的张英席身着军装敬礼,饰演喜儿的雷佳伴着《北风吹》旋律,从台后奔向台前,激起一阵比一阵热烈掌声。走出剧场,还有观众在找寻节目册,希望带回家留念。
剧组表示,没有机会抢到票,也不用太遗憾,由歌剧原班人马主演的3D舞台剧电影版《白毛女》正在紧张进行后期制作,年底有望完成,让70年经典绽放更加蓬勃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