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杭州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14.02.2016  16:59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和发展形势,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两区两会”工作为重点,以发展信息经济为突破口,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不断释放创新驱动新活力、努力形成转型升级新成效。在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下,全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呈现“高开稳走、稳中向好”的态势。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53.58亿元,成为第10个GDP突破万亿元的城市。速度保持中高速。按可比价计算, GDP增长10.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3和2.2个百分点,增速位于副省级以上城市第二。

(一)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全市以产业迈向中高端为目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实现增加值287.69、3910.60和5855.29亿元,比重由上年的3.0:41.8:55.2优化为2.9:38.9:58.2,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

1、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6%,高于上年6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达到74.6%,拉动全市GDP增长7.6个百分点,是经济保持增长的主要动力。新兴产业引领发展。规上高技术服务业(不含批零、住餐、房地产开发和金融)实现营业收入3031.79亿元,增长43.8%,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各市首位。电子商务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62.35亿元,增长44.2 %,电子商务已深入融合到传统商业、制造业、旅游、外贸等多个领域。文创实力持续提升。实现增加值2232.14亿元,增长20.4%,占GDP比重达22.2%。蓝狮子、米奥兰特、中南卡通、南广影视、金海岸等10家文创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杭州文博会已成为公认的中国文化产业领域四大综合性展会之一。旅游业发展较快。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2200.67亿元,增长16.7%。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20亿人次,增长13.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046.25亿元,增长17.3%。接待入境游客338.37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4.79亿美元,增长7.0%。

2、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903.30亿元,增长5.4%。转型升级加快。全市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长9.8%、9.4%、13.5%,分别高于规上工业4.4、4、8.1个百分点,成为工业企稳回升的重要力量。高耗能行业生产回落。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总产值下降6.4%,低于全市平均水平7.0个百分点 ,占工业的比重为30.1%,同比回落2.2个百分点。运行质量提高。全市规上工业劳动生产率为25.91万元/人,增长9.0%,工业增加值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较去年提高1.2、0.3个百分点。

3、农业农村全面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92.13亿元,增长1.8%。粮食播种面积159.03万亩,下降2.0%,粮食总产量63.38万吨,增长1.3%。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建成市级智慧农业示范园区8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20个,市级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投入试运行。美丽乡村建设继续推进。新启动实施了“杭派民居”建设项目,着力打造依托山水、融入自然、百姓安居的杭派民居典范,不断提升杭州“美丽乡村”建设的水平和层次。

(二)需求结构继续改善。

1、投资质量提升。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完成服务业投资4593.07亿元,增长14.3%,高于固定资产投资2.1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分别增长19%和47.1%。新兴产业投资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85.22亿元,增长12.8%,占全部工业投资的30.7%,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186.61亿元,增长17.4%,高于全部服务业投资3.1个百分点。重点项目强势推进。全市190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92亿元,549个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655亿元,均完成年度目标。加大峰会项目协调力度,积极推进峰会项目开工建设,峰会项目开工率达到89%。

2、消费需求升级。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697.23亿元,增长11.8%。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中,金银珠宝类、化妆品类、书报杂志类分别增长12.6%、13.8%和18.7%,高于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8、2.0、6.9个百分点。而随着汽车限牌政策的影响逐渐减弱,全市汽车消费恢复增长,由年初的下降9.0%转为增长7.1%。新业态快速扩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消费模式的转变,网络零售快速增长。全市网络零售额2679.83亿元,增长42.6%,占全省35.2%,继续保持全省第一的位次。

3、出口结构优化。针对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全市外贸下行压力较大的现状,我市及时出台外贸稳增长专项政策,全市完成出口3108.03亿元,增长2.9%。不含省属公司,增长5.1%。产品结构更加优化。机电、高科技产品增速较快,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增长5.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7.3%。跨境电商加快发展。全市实现跨境电商出口22.73亿美元,进口11.91亿美元,分别占全市的4.5%和7.2%。一带一路效应初显。全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出口额为156.37亿美元,占全市的31.2%,增长2.7%,高于全市出口0.9个百分点。

(三)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1、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238.75亿元,增长11.0%,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33.88亿元,增长9.8%,增速居全省首位。从主体税种看,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分别增长35.1%、11.9%、16.8%、6.3%。

2、企业效益不断提高。服务业利润持续较快增长。2015年,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不含批零、住餐、房地产开发和金融)利润总额首超千亿元,达到1005.14亿元,增长27.8%,比上年提高9.7个百分点,其中文化体育娱乐业、租赁商务服务业、信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76.8%、60.8%和 20.7%。工业利税低位增长。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1538.55亿元,增长4.4 %,其中利润总额882.63亿元,增长2.4 %。

3、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积极落实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进一步加强民生保障。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42元,增长8.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316元,增长8.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19元,增长9.2%,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8:1。

(四)新兴动能不断积蓄。

1、信息经济引领发展。全市信息经济实现增加值(剔重)2313.85亿元,增长25.0%,高于全市GDP增幅14.8个百分点,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23.0%,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其中数字内容、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增势强劲,分别增长35.5%、37.5%和34.5%。

2、现代金融势头强劲。随着我市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建设的推进,互联网金融产业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全市互联网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326.17亿元,增长33.5%。机构平台加速落地。阿里巴巴集团旗下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已正式设立,浙江网商银行于今年获监管机构批准。互联网金融平台交易活跃。杭州市民卡有限公司与理财机构合作推出市民卡公司惠民理财产品,上线仅3个月用户已超过30万人、购买总额超过20亿元。

3、创新创业活力迸发。大力构建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特色小镇等创新创业平台。全市累计拥有众创空间45家,其中纳入国家科技孵化器体系14家,国家级孵化器总量连续3年居省会城市第一。创建省市两级特色小镇41个,目前已形成了滨江物联网小镇、滨江创意小镇、余杭梦想小镇、西湖云栖小镇等一批创新示范小镇。市场主体较快增长,全年新设企业6.30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7.16万户,分别增长17.6%和27.0%。科技创新成果涌现,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8296件,增长49.4%。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5.2%,同比提高4.0个百分点。

(五)民生改善落到实处。

1、物价涨幅有所回落。积极推进价格改革深化年,认真落实好天然气价格、公交票价改革,加快农副产品平价商店建设,全市CPI总体基本稳定,同比上涨1.8%,涨幅较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0%、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0.7%。

2、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力实施 “五气共治”、“五废共治”和城市治堵行动,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42天,较去年同期增加14天,优良率为66.3%,同比上升3.8个百分点。五水共治成效明显。全市市控以上47个地表水功能区断面达标率85.1%,与上年同比上升10.6个百分点;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的比例为85.1%,与上年同比上升4.2个百分点。

3、民生支出稳步增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05.48亿元,增长15.6%。其中民生支出为921.92亿元,增长16.3 %。其中节能环保、科学技术、城乡社区支出分别增长48.5%、33.9%和38.7%。

4、保障水平有效提高。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8.7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74%,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市本级推出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配租房源10821套,累计公开销售经济适用住房17.67万平方米左右,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二、经济运行需关注的问题

总体看,2015年全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但发展中三大需求增长乏力,新旧动力转换尚需时日,资源要素制约加剧,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经济运行仍稳中有忧。

(一)工业下行压力较大。

需求不足。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仅增长0.5%,低于上年5.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交货值下降4.2%,从3月份以来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产能过剩。工业企业景气状态调查显示,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率为77.6%,低于合理水平。而产成品库存达到713.19亿元,增长6.0%,高于主营业务收入7.0个百分点。工业品价格持续下跌。12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2%,降幅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已连续48个月处于下降通道。从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看,12月CCPI仅为84.5,比11月下跌3.9点,跌幅为4.4%;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28点,跌幅为24.9%,市场需求不足仍未缓解。企业亏损面扩大。全市规上工业亏损面为18.0%,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亏损额达到79.97亿元,增长41.8%,增幅较上年提高36.1个百分点。

(二)部分领域投资意愿不强。

今年以来,我市投资虽然保持平稳增长,但部分领域投资意愿不强,有效投资的可持续性仍然面临较大压力。工业投资低位增长。受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要素成本上升、节能环保压力加大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工业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意愿有所减弱。全市工业投资930.01亿元,增长1.8%,增速虽转负为正,但仍在低位徘徊。其中技改投资下降4.8%,增速位于全省末位,已连续24个月处负增长状态。民间投资大幅回落。全年民间投资仅增长4.7%,比上年回落21.8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3.6%,同比回落4.0个百分点。

(三)对外经济不容乐观。

2015年,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和缓慢复苏阶段,全球贸易增长疲软,我市外贸下行压力较大。一是出口波动频繁。今年我市外贸出口总体呈振荡波动走势,2月、6月、9月分别增长77%、 20.9%和9.7%,3月下降23%,其余月份增速都在低位徘徊。二是景气指数低迷。12月,出口订单景气指数91.46点,虽较上月略有回升,但仍处于微弱不景气区间。三是不确定因素增多。近期美联启动加息,资本外流压力加大,引资难度可能进一步更大。另外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达成协议,我国出口的纺织服装、电子产品等中低端制造品面临越南、马来西亚、墨西哥的竞争替代性增强,出口的半导体、计算机、机械设备、移动电话等高端制造品将面临日本、美国的挤压。

(四)金融、房地产市场存在不确定因素。2015年,证券市场剧烈震荡,部分企业流动资金进入股市,资产大幅缩水,贷款预期风险增加。 12月末,我市贷款不良率为1.84,比年初提高0.27个百分点。房地产库存仍然较高。据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12月末市区(含萧山、余杭,不含富阳)新建商品房可售套数达16.34万套,增长8.4%,按2015年销售情况推算,去化周期约为17个月,去库存压力仍然较大。

三、对策建议

下阶段,我市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着力抓好供给侧改革,扬长板,补短板,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是“强工业”培育经济新增长点。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尽快形成产业规模,推动传统产业园区向创新园区转型,为创新企业搭建好平台,形成新的创新高地、产业高地。积极推进“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加快发展信息网络、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不断推广电子商务、信息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采用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方法,推动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减产转型。通过提高能耗、排放、环保等标准,提高过剩产能行业的投资、生产门槛,严控其增量增长。

二是“稳投资”着力提升发展后劲。抢抓承办国际峰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短板”等机遇,加大规划、土地、拆迁等落实力度,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落地。加大对已批项目和在建项目的推进力度,确保按计划形成工程量。发挥民间投资支撑作用。在外商和港澳台投资有所减速的不利形势下,真正发挥民间投资在引领全市投资增长中的主力军和压舱石作用。完善和落实好鼓励民间投资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和领域,切实增强民间投资发展活力和后劲。要进一步优化PPP制度环境,降低投资门槛,做好项目推介,加快项目签约。

三是“促消费”全力以赴扩大内需。积极拓展消费领域。降低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教育、家政、养老、医疗保障等领域的门槛,及时完善土地、人才、准入限制、行业标准等政策配套。在农村地区,加快基本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提供多方式、多样性服务产品,进一步拓展消费领域。加快供给侧改革,支持和鼓励企业实施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把服务消费、信息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绿色消费等重点领域作为主攻方向,切实增加有效供给,满足日益兴起的新消费需求,进而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提升产品质量、品牌,提高消费者对本地产品的信赖度,从而使更多消费留在当地,推动海外消费回流。

四是“推创新”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一是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大企业大集团的同时,也要扶持、鼓励有发展前景的的中小企业走“专、精、细”的创新之路,增强市场活力,为经济发展增添内在动力。二是快推进创新科技与金融的结合。科技创新,技术是核心,资本是支撑。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着力建好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平台,为成果拥有者和资本所有者牵线搭桥;高新技术产业要抓住发展机遇,不断拓宽产业发展领域,及时捕捉行业发展热点,争取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占据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