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数据显示上海物价整体温和上涨 没有异常波动

13.10.2016  02:32


                五年数据显示上海物价没有异常波动

  “上海成为亚洲最贵城市”,最近,以此为题的文章在朋友圈和一些网站广为传播,引起公众的疑问:近年来上海的物价究竟是否在快速上涨,人们的生活成本,真的超过了东京、首尔、香港、新加坡等亚洲大城市?

  对于部分生活开支的增加,尤其是不动产领域的价格上涨,上海居民普遍有所感受,但上海的房价显然也没有达到“亚洲最贵”;而在涉及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权威部门数据显示,上海整体物价水平近年来始终保持温和上涨,并没有出现长时间、大范围的异常波动。

  雪茄不代表市民生活成本

  “上海成为亚洲最贵城市”说法的源头来自一份瑞士宝盛私人银行的调查报告。这份报告综合考察了亚洲11个城市共21个高端生活项目,诸如雪茄烟、植牙、红酒、住宅物业、旅游住宿、医疗保健等商品和服务。瑞士宝盛作为一家私人银行,其目标客户是高收入阶层,因此,该银行所做的调查,也是瞄准高收入者关注的高端消费领域。在调查中,亚洲城市中价格升幅最高的高端消费品是雪茄,同比价格上涨7.62%。

  “类似雪茄那样的商品和服务,离普通人的生活太遥远了,这绝不可能代表一个城市的生活成本。”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市物价局局长阮青表示,综合上海近年来物价情况,总体涨幅平稳,个别高端消费品价格变化,对整体物价没有明显影响,也不会影响到普通市民的生活。

  上海物价整体温和上涨

  考量一座城市的生活成本,更需要关注的是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的价格变化。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提供的数据信息显示,过去五年,上海居民消费价格走势,经过“先快速上升,再逐步回落,后平稳运行”三个阶段。在快速上升阶段,月同比升幅确实达到过5.9%,但大多数月份在1.8%—3.0%之间波动,未出现长时间、大范围的价格异常波动。

  物价上涨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有一定关联。阮青指出,上海“十二五”初期的物价快速上涨,是延续了“十一五”末期的涨势,在那个阶段,上海经济保持高增速,社会需求旺盛,而一定的通胀,是经济快速增长期的正常表现。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指出,近三年来,上海物价上涨的主动力,由食品类转为居住类。随着通胀压力减弱,前期酝酿推行的政策性调价项目纷纷在该阶段出台,统计专家表示,这些公共领域价格有条件实现调价,也是因为整体物价平稳,通胀压力较小。

  商品和服务价格有升有降

  在整体温和上涨同时,过去几年,和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有升有降。

  “菜篮子”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需求,从过去五年看,上海食品价格除了粮油外,确实全面上涨,食品类价格分别上升10.8%、5.8%、4.4%、3.2%和2.9%,但食品价格涨幅逐年收窄。鲜菜和猪肉是市民“菜篮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生产成本上升和通胀因素,上海菜价在过去五年内持续上涨。为此,上海市政府将稳定菜价作为保民生的重点工作,除继续实施地产绿叶菜的生产补贴,也强化了蔬菜产销对接,以及打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过去五年内,上海鲜菜价格年均上升5.8%,比“十一五”期间年均涨幅低了7.6个百分点。猪肉价格则多受“猪周期”的影响。五年中,上海猪肉价格和全国相似,在一路冲高、回落、低迷、反弹中循环。整体上看,“十二五”期间上海猪肉价格累计上升38.2%,比“十一五”期间回落30.4个百分点。

  相比食品价格上涨,工业消费品价格却因升级换代较快等因素出现下降。价格下降最明显的是家电和数码产品,过去五年内上海市场上通信工具价格累计下降55.5%,文娱耐用消费品价格累计下降35.8%。另外,汽车价格持续下降,上海首饰价格五年内累计下降34.2%,汽油价格累计下降18.7%。

  跨境城市物价很难客观比较

  横向与其他亚洲大城市相比,上海究竟贵吗?统计部门介绍,不同国家、地区间的城市物价比较,是一个颇具难度的课题,不同城市使用的货币汇率不同,居民收入水平不同,消费品的结构也不一样,人们对生活成本的感受自然有很大区别。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魏陆表示,目前尚缺乏权威机构科学全面的国际比较数据,而不同民间机构的世界大城市生活成本排名层出不穷,由于不同机构有不同的评价方式,其排名不尽相同,不能就此下定论。比如根据美国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美世的全球生活成本调查,2016年上海排名亚洲第四位,香港、新加坡和东京均排在上海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