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影响女性发展的十大新闻事件揭晓 “洪荒少女”等入选

11.01.2017  05:02

  东方网记者袁猛1月10日报道:女性的发展关乎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这不仅仅是女性的事,也是天下的事。为唤醒社会公众对女性发展的关注,积极引导社会各界用社会性别理论的视角分析新闻事件,推动形成促进妇女发展进步的良好社会环境,上海市妇联与上海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联合评选出2016年影响女性发展的十大新闻事件。

  在这十大新闻事件中,有对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重视,例如《反家暴法》的实施推动了公法入家门,在家暴受害者更多为女性的社会背景下为保障女性权益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

  有对新时代女性精神的倡导,女排奥运再夺冠是女排精神的再次传承与发扬,充分展现了聪慧时尚、自信坚韧、创新进取的女性时代精神;而“洪荒少女”傅园慧公开采访谈月经的大胆和坦率,则重新界定了90后女生的新形象,她在公共场合对女性生理现象直言不讳,有助于引领全社会正视两性生理差别,对实现性别平等主流化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全面两孩政策考验女性‘平衡’能力”“‘裸条’借贷事件触及道德底线”“支付宝缺乏社会责任沦为‘支付鸨’”“南通老太‘重男轻女’踩死孙女引悲剧”等事件也入选。

  据悉,此次评选,由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和上海迪博大数据研究所以“女性”为关键词通过智能语义分析平台海选出网民关注和热议的事件,经过学者初次筛选、媒体专家投票、公众微信投票、专家点评等环节,最终确定十大新闻事件。

  名单(按新闻事件发生时间为序)

  1.全面两孩政策考验女性“平衡”能力

  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该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专家点评:

  在老龄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全面放开两孩对调整人口结构具有积极意义。但两孩政策对女性平衡家庭与工作关系形成了巨大挑战,人口再生产不仅仅是女性和家庭的责任,更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因此亟需制定和完善公共托育、女性就业、家庭税收等相应的配套政策。(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陆晓文 研究员)

  2.反家暴法实施推动公法入家门

  2016年3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实施,该法是为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而制定的。

  专家点评:

  在传统中国,公法和私法并存,在“法不入家门”的特定社会心理情境下公法往往很难对家庭中有力量优势的一方进行约束。“清官难断家务事”,《反家暴法》则为公允的判断提供了最基础的标准。在家暴受害者更多为女性的社会背景下,该法的实施必将为保障女性权益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为家庭中弱势的一方撑起安全之伞。(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杨雄 研究员)

  3.“洪荒少女”不避月经禁忌

  在8月14日的里约奥运会女子4x100米混合泳接力决赛上,中国队游出了3分55秒18的成绩,排名第四,无缘奖牌。作为第一棒出场的“洪荒少女”傅园慧比赛结束后痛苦地蹲在场边,她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昨天来例假了,还是会有点乏力,感觉特别累,但是这也不是理由,还是我没游好。

  专家点评:

  “洪荒少女”的大胆和坦率,重新界定了90后女生的新形象。在传统社会意义上,月经属于不能在公共场合讨论的禁忌。古往今来,女性的生理特征一直是矮化女性、阻碍女性进入公共领域的借口之一。傅园慧在公共场合对女性生理现象直言不讳,有助于引领全社会正视两性生理差别,对实现性别平等主流化具有积极意义。(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刘汶蓉 副研究员)

  4.女排奥运再夺冠彰显女性时代精神

  2016年8月21日,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金牌争夺战中以3-1战胜塞尔维亚女排,时隔12年重夺奥运冠军。回顾女排里约奥运会的晋级之路,小组赛虽以5战3负排名第4出线,但随后在淘汰赛中两次“复仇”小组赛球队,最终霸气夺冠。

  专家点评:

  女排时隔12年以后再次夺冠,这一场场艰苦卓绝、来之不易的胜利是对女排精神与中国梦的最佳诠释,是女排精神的再次传承与发扬!女排的成功再次展示了聪慧时尚、自信坚韧、创新进取的女性时代精神,同时也展现了女性在战术技术上与男性具有同样的竞争力,女性对社会的贡献将会在更多领域得以呈现。(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杨雄 研究员)

  5.“萝莉配大叔”引发女童性保护争议

  《爸爸去哪儿》第四季自2016年10月开播以来收视火爆,4岁女孩阿拉蕾和23岁董力组成临时父女家庭,备受关注。然而,批评声也接踵而至:有人质疑节目组炒作“萝莉配大叔”别有用心,担心萝莉与大叔的亲密互动会降低未成年人,特别是女童的安全防范意识。

  专家点评:

  “萝莉配大叔”风波,反映了公众对媒体无底线炒作的反感,以及儿童保护社会意识的提升。此类节目严重缺乏儿童保护视角,缺乏对家庭和社会负面影响的风险评估。儿童,尤其是女童,往往最易受到侵害,全社会要加强儿童保护、性与性别教育,即便是娱乐节目也不能只赚眼球而无视未成年人权益。(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刘汶蓉 副研究员)

  6.“裸条”借贷事件触及道德底线

  2016年11月,不断有网友爆料借贷宝的“裸条”压缩包在网上流传,其中包含了167名“90后”女大学生的裸照及视频。借款人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借款并设定高额利息,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证的裸体照作为担保,当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款时,贷款人以公开其裸照和与借款人父母联系的手段逼迫借款人还款。事件曝光,社会舆论一片哗然。

  专家点评:

  设立借贷宝,本意是规范和促进民间借贷,但是用少女的裸体照片作为抵押,抵押的是女性的人格和尊严。不良商家用这样的抵押品实现自身利益,触及社会道德底线,让“借贷宝”抹上了肮脏的色彩。必须在制度设计和监管上杜绝此类侵害女性权益的漏洞。作为女性,也应增强法制意识和“四自”精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陆晓文 研究员)

  7.支付宝缺乏社会责任沦为“支付鸨

  2016年11月,支付宝上线“玩转圈子”功能,推出白领日记、校园日记等圈子,只限于女性用户无门槛晒图。芝麻信用分超过750分的男性用户可参与互动评论,精准打赏。一些女孩为了获得打赏,故意发布大尺度照片,打色情的擦边球。此举引众人非议,不久就被迫下线。

  专家点评:

  作为标杆性的国际化大企业,理应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倡导者,牢记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而不是为了追求商业目的不顾公序良俗,将女性的身体和容貌当成可供评价和消遣的物品,以吸引男性客户,有违性别平等的时代潮流。(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杨雄 研究员)

  8.母婴室被批缺失促新政出台

  2016年初演员马伊琍在微博发表长文《我们的母婴室》,痛批国内机场和火车站的母婴室形同虚设,此事被媒体报道后引公众广泛关注。在社会各界持续推动下,11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母婴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2016年至2020年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推荐标准。

  专家点评:

  建设“性别友好”和“儿童友好”型的公共空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卫计委《指导意见》为家庭在公共场所照料婴儿提供便利,希望进一步出台具体细则,以便能更好地提升公共场所的社会服务功能,满足不同群体需求。推动社会的性别平等,有赖于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的提升。(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沈奕斐 副教授)

  9.老太“重男轻女”踩死孙女引悲剧

  2016年,江苏南通老太张爱芬一心盼着生孙子,儿媳第一胎生下孙女后就鼓动其生二胎,没想到二胎也是孙女,一怒之下,竟将出生仅4 天的孙女活活踩死。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案发后,张爱芬的丈夫、儿子儿媳及亲家都对她的行为予以谅解,多名乡邻向法院联名请求对她从宽处罚。但法不容情,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张爱芬有期徒刑十年。

  专家点评:

  中国的生育文化中一直存在男孩偏好,导致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在当今社会还出现这种因文化陋习造成的悲剧,令人发指。如果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非法的行为也得到了宽恕,这样的社会将很难自我进步和净化。该事件警示我们,全面放开两孩政策后,性别选择可能会加剧,有必要加强法制教育,移风易俗,维护女婴生命权,进一步推动性别平等。(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杨雄 研究员)

  10.女性厕位比提高“占领男厕”将成历史

  2016年12月1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实施《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将女性厕位与男性厕位的比例提高到3:2,其中人流量较大地区为2:1。上海首座无性别公厕建设已于2016年11月下旬在浦东南路试运行。女性厕位比例的提高,将有效缓解女性如厕难。

  专家点评:

  性别平等是否就男女都一样?公厕的差异化设置对这一问题做了很好的阐释。两性既有生理的差异,也有后天文化建构的差异,但这些差异并没有价值高低之分,社会需要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提供更加人性化和多元化的公共服务。提高女性厕位比,体现了公共政策将性别主流化落到实处,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沈奕斐 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