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召开2017年度科技工作会议
2018年1月4日,复旦大学2017年度科技工作会议在光华楼召开。校党委书记焦扬、校长许宁生出席会议并讲话,副校长金力、周亚明、张志勇分别作工作汇报。会议由常务副校长桂永浩主持。
桂永浩主持会议
2017年,学校科技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科技到校经费再创新高。全校年度科技经费突破22.63亿,创历史新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总数、直接经费立项总额均创造学校历史最好成绩,获批4项重大基金项目,居全国首位。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获批牵头课题1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批牵头项目17项,立项数平稳增长。创新能力实现跃升。学校入选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1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首次突破两位数,列全国第三位;获国家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这也是复旦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服务国家战略能级稳步提升。首次牵头承担上海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国际人类表型组专项立项经费达到5.57亿元;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建设进入实质性启动;获批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上海市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入选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并获批手性药物工业不对称催化等3个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创性科技成果不断显现。上海数学中心博士王国桢解决了广义庞加莱猜想在奇数维情形的最后一个未解决问题,成果发表在国际顶尖数学期刊《数学年刊》上;微电子学院教授史传进团队成功研发自主学习类脑芯片“探极一号”、通用可编程深度学习芯片“探极二号”,论文连续入选有“集成电路领域奥运会”之称的国际固态电路会议;华山医院教授徐文东团队通过临床实践成功验证了外周神经通路改变影响中枢功能重塑的新理论,发表在医学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焦扬讲话
焦扬在会上简要回顾了2017年学校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 她说,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高校科技处在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理应牢固树立创新自信,切实增强引领意识,为国家的科学和教育事业作出新时代的新贡献。
焦扬指出,当前,学校“双一流”建设已经进入了全面施工阶段。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引擎和重要支撑,学校科技工作既要抓重点、提能级,也要补短板、强弱项。 一要重对标, 强化战略导向,对标国家重大战略,对标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牢固树立“国家队”意识,坚定“国家队”的站位; 二要强整合, 突出协同创新,建设大平台,构建大团队,培育大项目,产生大成果; 三要抓机制, 深化综合改革,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激发院系活力,支撑学校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四要厚人才 ,坚持科教结合,加快创新教育,培养学生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更要培养学生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
焦扬强调,全校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钟扬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脚踏实地奋斗,勇攀科学高峰,努力争创“钟扬式的科研团队”,使科研成果更多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
金力做科技工作报告
金力从2017年科技工作新突破、国家科技改革与政策变化、学校科技工作短板以及推进措施四部分全面介绍了学校科技工作情况,重点分析了学校科技发展的短板,并提出了相应的推进措施,包括校区功能调整、设立校级实体科研机构、授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自主权、加强前孵化平台建设和建设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等。
周亚明做专职科研队伍建设报告
张志勇做科研用房报告
随后,周亚明、张志勇、金力分别围绕专职科研队伍建设、空间用房问题、博士生综合改革三大主题进一步对学校的管理政策和建设思路进行了深入阐释。
张人禾做交流发言
张卫做交流发言
黄国英做交流发言
林鑫华做交流发言
王明伟做交流发言
下午,与会人员进行了分组研讨。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气科学院院长张人禾,微电子学院执行院长张卫,附属儿科医院院长黄国英,生命科学学院执行院长林鑫华,药学院院长王明伟代表各讨论组做了交流发言。
许宁生讲话
许宁生在总结讲话中指出, 复旦能否在国家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越来越多的科技领域全球领跑者,将决定复旦能否成为真正的顶尖世界一流大学,也将衡量复旦在国家使命中担当的能力!
许宁生指出,现代化强国首先是一个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科技创新在所有创新中占据核心地位,是科技强国的核心内涵。新时代的科技创新已经不仅仅是复旦人个人的学术兴趣,而还饱含着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完成国家使命的责任担当、奉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复旦有能力去承担更多重任!复旦已经在文理医学科优势上发展起来了新时代国家创新战略急需的综合创新实力!然而,对照国家的要求和顶尖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复旦的贡献和能力仍然是远远不足的!
许宁生强调,改变这种状况的动力必然要来自复旦人对国家使命的担当与对科技创新浓厚兴趣的有机结合。在2030年前,要实现站位、布局、能力、成效的实质性变化!要以创新型国家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为定位,以引领国际创新能力建设为出发点,以贡献人类文明进步为成效标准,对全校及以复旦为核心的科技网络进行有序建设,对顶尖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行有效支撑!要以此树立复旦科技创新的新形象!
许宁生要求,全校要形成合力,促进全校科技工作上水平,具体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抓实施。 要加强和缜密组织推进“跨越2025”行动计划。 二是抓人力。 要研究出台重要举措,鼓励师生投身献身于科技创新。 三是抓一流。 要以“双一流”实施方案为抓手,扎实推进“双一流”任务落地。
学校党政领导、各院系(含附属医院)党政及科研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负责人、重大项目负责人、教师代表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230余人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