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52项科技成果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10.01.2017 18:02
本文来源: 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7年1月9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经国务院批准,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予287项(人),其中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1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5人和1个组织,授奖总数比2015年减少15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赵忠贤荣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6年度上海共有52项牵头及合作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总数比2015年增加了10项,占全国获奖总数的18%,为历年之最,且连续15年获奖比例超过10%。其中,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5项(均为牵头完成),占全国4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的12%;国家技术发明奖8项(牵头完成3项),占全国6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的12%;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8项(牵头完成15项),占全国17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2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人,占全国的16.7%。
在高等级奖项中,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上海均有参与;3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上海参与完成2项;17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上海牵头完成1项,参与完成4项。
基础科技领域取得较大创新,基础研究优势充分显现
上海紧密围绕国家重要战略部署和本地区科技资源优势,在基础研究项目资助、实验室建设、科技资源开放共享、青年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了有特色的工作,在国家基础研究的整体格局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分量,为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市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如,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马余刚领衔国内相关实验队伍,在极端相对论能区的重离子碰撞中探测到两个反物质原子核,并研究高温高密夸克物质的强子谱学特征与集体运动性质,论文分别发表在Science和Nature上,对认识自然界的物质形态、推动核物理发展、理解宇宙早期物质形态的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廖世俊提出同伦分析方法,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途径求解强非线性方程解析近似解,对非线性力学的发展具引领性,20篇代表性论文、论著共被SCI检索他引4498次,得到国际学术界普遍认同。
前瞻布局一批科技创新工程和重大战略项目,服务国家战略
上海注重服务国家发展全局,并以此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通过与科技部的部市合作,构筑了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着力推进航天、通信、国防建设等领域的重大任务,为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巨大助力,也为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应有贡献。
如,同济大学童小华领衔完成的"航天重大工程的遥感空间信息可信度理论与关键技术"项目,面向国家航天重大工程,针对测绘遥感空间数据的可信度保障问题,构建了理论方法,突破了航天探测场景静态要素可信度量、航天器动态数据可信控制和海量遥感空间数据产品可信评估等共性关键技术,成果成功用于嫦娥探月、测绘卫星、载人航天和国土资源调查等重大工程,为我国航天发展的测绘保障做出了贡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获奖项目--"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中,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完成了多款TD-LTE/TD-SCDMA/WCDMA/GSM多模终端基带和射频芯片的研发,整体技术水平达到世界领先,为推动我国LTE网络的快速商用做出了重要贡献,为TD-LTE的国家化推动提供了有力支撑。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形成一批重要的产业升级关键核心技术
上海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顶尖水平,选准关系上海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之地,立足自身有基础、有优势、能突破的领域,支持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若干重要产业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科技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如,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吴欣之领衔的"广州塔工程关键技术"项目,针对世界首座超过600m的广州塔工程,创新多项施工装备及成套技术,创造多项工程世界纪录,推动了国内外建设领域的技术进步,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同济大学蒋昌俊领衔的"网络交易支付系统风险防控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以行为证书与认证机制为创新核心,构建了网络交易支付系统风险防控技术体系和平台,交易资损率由十万分之3.4降低到十万分之0.97,技术水平居于该领域国际领先,显著提升了中国在互联网产业的国际地位,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科技创新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在2016年的获奖项目中,公众普遍关注的医疗卫生、环境保护、能源资源等方面涌现了大量优秀成果,对保障百姓身体健康、提高百姓生活质量、便捷百姓生活、促进上海城市和谐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第二军医大学景在平团队创新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微创治疗技术,突破国际公认的血管微创腔内禁区,牵头制定我国首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腔内隔绝术应用指南》,改变了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传统单一治疗模式,促进了我国在危重血管病诊治技术领域的发展和进步,使得我国在主动脉扩张性疾病近远期治疗效果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华东理工大学王辅臣领衔的"大型高效水煤浆气化过程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突破水煤浆气化大型化、高效率、长周期稳定运行等技术瓶颈,形成国际领先的大型高效水煤浆气化成套技术和装备,应用企业32家,与国外技术相比仅专利费就节省3.8亿元,有力提升了我国煤化工领域的技术装备水平和行业竞争力,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协同创新高地成效明显
2016年度上海市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重大科技成果中,上海参与全国跨地域协作项目达到28项,占比超过一半,有高校科研团队与外省市合作开展研究,也有企业利用技术优势为全国提供产业平台支撑,显示上海在知识溢出、产业带动方面能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青年科学家成长为科创中心建设中坚力量
2016年上海市获奖项目中,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樊春海(1974年出生)、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谢少荣(1972年出生)、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童小华(1971年出生)、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何斌(1975年出生)、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张清华(1970年出生),均为70后。青年科学家不断成长为科研和学术带头人,成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中坚力量。
【来源】市科委办
本文来源: 科学技术委员会
10.01.2017 18:02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