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有余岁岁金
文/沈祯炜
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15年1月23日发行2015吉祥文化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8枚,其中金币4枚,银币4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其中31.104克(1盎司)圆形银质纪念币背面图案为莲花、鲤鱼等造型组合设计,并刊“年年有余”字样及面额。正面图案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并刊国名、年号。这枚银币极好地诠释了在新的文化背景中,中国人对鱼文化的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甚至形成了一种情结。
我国南方的鱼俗佳话也多。江苏苏州刺绣“苏绣”流行一幅鱼的图案《鱼戏莲》,妇女为丈夫或情人刺绣的兜肚,最爱采用这幅吉祥画。苏北地区的农村人家,每到农历除夕在秤钩上挂一条鱼,当地方言“秤”、“剩”、“鱼”、“余”谐音;“秤(剩)有鱼(余),年有鱼”,也就成了人们的一句口彩。生活多鱼趣。
对此,唐代诗人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咏有:“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相传,更早的时候,人们以绢帛写信,把它装在真鲤鱼腹内传给对方,因称“鱼笺”。汉代蔡邕作有一首乐府诗描写这样的信件:“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因为,它又有“鱼素”的美称,并形成“鱼传尺素”的文学典故。
隋、唐二代,朝廷颁发有一种信符,符由木雕或铜铸成鱼形,时称“鱼符”、“鱼契”;由于要把传递的信息书写在符上,故又称为“鱼书”。使用此符时,把它剖为两半,双方各执半边鱼符,以备双方符合作为凭信。宋代的时候,为了显示使用者的高贵身分,有以黄金原料制作的鱼符。 ?历代以鱼为主题,寓意吉祥的文化活动,有鱼灯、鱼舞以及和鱼有关的诗词书画。鱼灯多见于年节灯会,它烛光闪闪,形象可爱。南朝梁元帝萧绎曾做《对灯赋》称赞它:“本知龙灯应无偶,复讶鱼灯有旧名”。冠有鱼字的佛教器物名称有“鱼鼓”,俗称“木鱼”,僧侣诵经时有节奏地敲打此物。
年年有鱼是“年年有余”的谐音,可谓中国传统吉祥祈福最具代表的语言之一。
若用图画表示则可看作是传统吉祥符号。图中要有莲花或莲藕,还要有鱼,即“莲连有鱼”。代表生活富足,每年都有多余的财富及食粮!
在设计的时候,设计师已经充分考虑了主题和图案雕刻的关系,最终呈现出来的样式,就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据设计师介绍:“首先,凭借我多年对中国吉祥文化的理解:我认为画面构图一定要饱满而和谐,特立独行的构图不太适合此次主题;其次,作为主体的鱼,一定是一条健壮的鱼,带有跳跃感的鱼,类似于鲤鱼跳龙门那种有奋斗精神的鱼,鱼有了动感,也能给画面带来精气神;再次,莲花也是很重要的表现元素,要与鱼相呼应才行,水有灵动的特征,运用好了,便能把几个物体交融在一起,有了这条设计主线,一幅完整的画稿就在我脑海中清晰起来。首先,我采用了中国传统年画均衡的构图形式,经典的鲤鱼造型从莲花丛中跃出水面,给画面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气势;其次,为了不使鱼太孤立,三朵大小、高低不同的莲花起到了衬托鱼的作用,水也采取了装饰感的造型,溅起的水花与鱼相映成趣,并且通过水的灵动,让鱼、水和莲花融为一体,这样就完成了一幅吉祥、和谐、交融的“年年有余”画面。”
年年有余岁岁金,传统文化中的鱼跃然金币之上,实在让人赞叹不已!(上海裕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