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宝山区病虫情报第三期
小麦穗期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经宝山区农技中心植保站系统监测,结合气象预报和小麦生育进程综合分析,预计今年宝山区小麦病虫总体发生趋势为偏重发生。其中:小麦赤霉病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小麦白粉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麦田蚜虫中等发生、局部田块偏重发生,粘虫中等发生,一代灰飞虱轻发生。
一、病虫发生趋势分析
( 一 ) 、赤霉病: 预计中等偏重发生。预测依据:
1、菌源:据系统调查稻桩子囊壳始见期为3月29日,比去年提早5天左右;4月5日调查,稻桩子囊壳平均穴、株带菌率分别为24%和2.92%,成熟度为0。去年同期平均穴、株带菌率分别为26.7%和2.81%,成熟度为0,15年同期穴、株带菌率和成熟度分别为76%、20.8%、33.3。预计子囊孢子于4月中旬开始进入释放盛期,与小麦感病生育期相吻合。
2、麦子品种与生育进程:今年全区小麦种植面积1700亩左右,主栽品种为罗麦10号。据区推广站预测,大部分麦田4月10-15日左右进入抽穗扬花期,与子囊孢子释放盛期相吻合。
3、感病期气候条件:据市气象部门预测,预计全月降水量在60~90mm,雨日9~12天,主要降水时段出现在4月中旬前期(11-13日)、中旬后期(18-20日)和下旬末(27-29日)。预计4月平均气温为15~16℃,较常年平均15.3℃略偏高,温度和雨水条件对赤霉病发生极为有利。
( 二 ) 、白粉病: 预计中等,局部偏重发生。
今年发生特点:始见期4月5日,比常年稍晚。罗泾点4月5日调查,平均病株率1%左右,平均病叶率0.12%,面上个别田块已经有发病中心,预计进入4月份温度回升、田间温湿度的逐渐增大,白粉病病株率将快速上升,病情将继续发展和蔓延。特别是播种早、长势好的田块可达中等偏重发生程度,必须及时做好防治工作。
( 三 ) 、麦蚜: 预计中等,局部偏重发生。
据4月5日罗泾点定点田块系统调查,平均有蚜株率33.3%,幅度4~76% ,平均百株蚜量212.3头,幅度6~650头。随着后期气温升高,麦蚜将加速繁殖,如不加以防治,大部分田块蚜虫还将迅速上升,严重田块将出现枯黄点或片,造成麦子减产。
( 四 ) 、粘虫: 预计中等发生。
根据糖醋液系统诱测,今年粘虫发生特点:成虫迁入期早,迁入量中等。今年成虫始见期为2月21日,比去年早6天,截止4月5日,单钵累计蛾量47.01头,高于去年同期的31.98头,低于15年同期的147.33头。其中雌蛾比例为 52.38%。成虫始盛期2月28~3月1日,第一高峰期3月5~7日,第二高峰期3月12~15日,盛末期3月26~28日,峰日虫量分别为2.67头、3 头、2 头和 1.67头。另据草把诱卵诱测,成虫产卵始盛期出现在3月24日,高峰期出现在4月1-5日,盛末期将出现在4月中旬。截止4月5日,百把草把累计卵块数35块,明显高于去年同期10块,低于15年同期的595块。根据历期计算,预计2~3龄幼虫高峰期将出现在4月中旬后期—下旬初。
( 五 ) 、灰飞虱: 预计轻发生。
据4月5日定点田块系统调查,平均亩虫量0万头;另据3月29日面上调查平均亩虫量0.008万头,最高田块0.04,虫龄以若虫为主,发生量偏低。预计麦田一代灰飞虱低龄盛期将出现在4月下旬~5月上旬,田间虫量将有所上升,但总体偏低。
二、防治意见
针对今年麦子穗期病虫发生特点,为有效控制病虫危害,确保夏粮丰收,希望各镇根据小麦抽穗扬花不同生育进程及病虫实际发生和天气情况,抓住适期,立争主动,做好穗期防治分类指导工作。总体要求:小麦赤霉病必须确保普治二次,若花期阴雨天多,作好三次防治准备;白粉病普治一次,发生的严重田块防治二次,对麦田蚜虫进行兼治一次,对于粘虫接近或者超过防治指标的田块做好防治,防止功能叶遭受危害。
1、防治策略:主治赤霉病、白粉病、蚜虫,兼治粘虫、灰飞虱。
2、防治适期:小麦扬花初期(即扬花5~10%或者见花就打)用好第一次药,确保扬花一块防治一块,间隔7天左右再防第二次。
3、防治药剂:
(1)防治赤霉病:亩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毫升;
(2)防治白粉病:亩用40%粉唑-嘧菌脂悬浮剂20克或12.5%腈菌唑乳油50毫升;
(3)防治蚜虫: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0克;
(4)防治粘虫:亩用20%哒嗪硫磷乳油60~80毫升。
三、注意事项
1、小麦田粘虫防治指标1万头/亩,对发生量接近或超指标的田块需加药进行防治;
2、喷药时,喷头要对准麦穗侧喷,每亩喷药液量不少于30~40公斤,以确保防治效果;
3、防治阶段如遇过程性或连续阴雨天气,务必抓住下雨间隙进行抢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