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22.12.2016  01:13

2016年12月19日下午,由上海交通大学彭仲仁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城市交通政策和设施建设对大气环境影响的评价研究”开题启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吴旦,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胡昊,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卫刚,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建设处处长吴建南、副处长谈毅出席。项目专家组组长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担任,专家组成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吴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耿涌教授,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陈建民教授,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杨东援教授,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院长葛颖恩教授,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总工程师陈必壮。参会的还有子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及校内外相关学者三十余人。会议由吴建南主持。

会上,吴旦首先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衷心欢迎。吴旦分析了中国城市发展过程面临的环境挑战以及从源头改善城市大气环境的迫切性,希望专家在课题组的现有研究基础上,帮助课题组把握好今后的研究方向,也希望课题组能通力合作共同攻关,提交高水准的研究成果。

张卫刚教授在随后的发言中对以彭仲仁教授为首席专家的课题组表示祝贺,并提出学院将对项目提供全面的服务和支持,以保证项目顺利开展。

彭仲仁教授向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围绕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研究的关键问题、研究内容与总体框架、研究方法与理论创新、预期成果与政策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彭仲仁教授指出,该课题的主旨是提出城市交通政策和设施建设对大气环境影响的定量评价方法和体系,从不同层面理解交通设施建设和政策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从而为制定和实施合理的城市交通政策和交通设施建设措施,减少空气污染,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该课题将通过对国内外交通设施建设和政策进行案例分析、实证分析、以及模型研究的方式,来梳理交通设施建设和交通政策的大气环境影响机理和程度;研究不同交通项目与政策大气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充实现有交通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体系。随后,子课题负责人分别对五个子课题进行了介绍。子课题将分别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尺度对交通建设设施和交通政策的大气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梳理,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分析确定影响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对环境评价体系的改进建议和方案。最后,彭仲仁教授对课题做了总结,表示课题组将从科学和机理层面两个论证对交通政策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建立起综合评价不同尺度城市交通建设项目和管理政策对空气质量影响的方法、指标和体系。

专家组五位专家对彭仲仁教授课题组所做的开题报告给予了高度肯定,一致认为该课题的研究基础扎实、内容丰富、特色突出,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与会专家也就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向和关键问题等方面充分发表并交换了意见:

课题的难点在于在有限的课题期限内对交通的问题和大气污染的问题做一个梳理,专家组建议把聚焦点放在那些有效的、急迫的、适合中国特大城市特征的交通政策。此外,建议把政策的关注点放在交通方式的转变上。

对于城市交通来说,除了客车外,货车特别是重型卡车的大气污染不可忽视。港口和内河航运的污染气体排放是交通排放中显著的一个部分。专家组建议研究内容中加入这两部分。

专家组提出借助课题组的力量组织国际各大研究机构进行国际对比研究,在城市交通政策和设施建设方面可以更多的借鉴东亚特大城市的经验。

郝吉明院士总结了前几位老师的意见与建议,认为课题研究内容可以聚焦,关注交通政策的推进和实施过程。研究分析时特别需要与中国大城市的特征相结合。在研究城市交通部分的同时,课题可以加上对运输部分考虑。货物运输包括港口,公路,铁路等,这些部分如何在城市的尺度统筹优化。三年的研究期限中除了总目标,可以针对社会关注问题,提出阶段性的目标和预期成果,做好对几项关键政策的研究和分析。

彭仲仁教授以及子课题负责人吴建南教授、孙健教授、路庆昌老师、朱祎老师与李莉老师也分别代表各自的子课题组与各位评论专家进行了互动。

会议最后,项目首席专家彭仲仁教授代表课题组全体成员对各位专家的鼓励、期望、以及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和建议表示衷心感谢。彭仲仁教授表示,课题组将认真理解和研究专家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并融入到课题研究过程中去;同时,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将继续与各位专家保持交流,力争拿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