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5名青年教师获2018年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30.08.2018  12:56

    8月1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式公布了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我校理学院郑致刚,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邢明阳、吴永真,药学院杨有军,生物工程学院尹斌成五位青年教师喜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获资助人数在全国高校中排名并列第15位。至此我校获得国家优青项目资助人数已达24人。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12年度首次设立的人才项目。该项目主要支持38周岁(女性40周岁)以下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青年学者,进行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该人才项目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构成年龄梯次,以资助更年轻的优秀青年学者。2018年度国家“优青”资助400人,资助期限为3年,直接费用资助强度为130万元/项。


相关链接


    郑致刚 ,男,1982年4月出生。2009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光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华东理工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期间在南京大学微结构国家实验室、肯特州立大学液晶研究所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液晶态软物质功能材料与光学微结构器件。提出手性液晶光学微结构的多尺度外场操控及其自组装行为的电、光及分子场干预,进而开发结构新颖、功能独特的可控光子器件。至今在Nature, Advanced Materials, Materials Today, Materials Horizon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期刊发表论文57篇,总计引用1020次。获发明专利授权7项,其中美国专利4项、中国台湾专利2项、中国专利1项。参与编写软物质物理丛书——《液晶》分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光学工程分册液晶部分以及十三五规划教材——《液晶光子学》。先后入选上海市晨光学者计划、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2017年获华东理工大学青年英才校长奖。


    邢明阳 ,男,1985年12月出生,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博士毕业。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做访问学者。围绕光催化协同芬顿反应去除有机污染物效率低的瓶颈,针对传统芬顿反应铁离子循环反应难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一系列高效可循环光芬顿反应深度降解有机污染物体系的创新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包括CHEM,Nature Commun., Chem. Soc. Rev.,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Nano Lett., Adv. Funct. Mater., J. Photoch. Photobiol. C, Mater. Horiz., Appl. Catal. B, Water Res.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10.0论文17篇,8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3篇入选“0.1%热点文章”,2篇入选期刊封面论文,论文被引用3935次,H因子34,授权发明专利6项。多项研究工作被“National Science Review”等学术媒体亮点介绍。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包括以项目负责人身份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等,获得2017年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二完成人),以及上海市“浦江学者”、“晨光学者”等荣誉与奖励。


    吴永真 ,男,1986年7月出生,博士,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特聘教授。2013年博士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随后赴日本筑波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围绕光电转换效率提升和稳定性强化,开展关键材料与器件结构设计。提出并发展基于辅助受体的有机敏化染料设计新模型,曾创造大面积钙钛矿太阳电池效率记录。至今在Science, Nat. Energy, Energy Environ. Sci., 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Adv. Funct. Mater., Chem. Sci., Chem. Soc. Rev.等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44篇。论文被SCI他引4000余次(H指数28),单篇最高引用750余次,引用超过100次的论文15篇,曾被入选“ESI热点论文”7篇,“ESI高被引论文”14篇。获得2017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入选2016年上海市“东方学者”和2017年中国化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杨有军 ,1980年5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就读于中国科技大学,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博士毕业,在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开展三年博士后研究。2010年入职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上海市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聚焦新型功能荧光染料的设计开发,对接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前沿应用需求。开发EC系列高性能红外荧光染料,最大吸收/发射波长大于800 nm,在安全打印、生物生物影像等领域有重大潜在应用;开发系列荧光分子探针,可实时原位监测生物氧化还原和pH;开发光控、光计量生物活性分子供体,实现小分子药物的靶向可控释放和高时空分辨光学影像示踪;开发结构多样性染料库,筛选发现能快速杀灭耐药菌的染料。研究工作发表在PNAS, JACS, Angew, Org. Lett., Anal. Chem., Chem. Comm.等本领域高影响期刊。部分工作被C&EN News以及Sci. Transl. Med.等报道。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2013年)并获得Czarnik Emerging Investigator Award(2018年)。


    尹斌成 ,1981年2月出生,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高灵敏高特异性生物传感系统的设计展开研究,针对两个基本科学问题:分子识别效率及其信号转换与信号放大效率,在分子水平上准确解析分子识别事件的能量交换及信号转化过程,开展生物分析及生物传感新原理、生物探针设计等分析化学和生命科学交叉领域的基础及应用研究,以解决疾病早期诊断、食品安全检测和环境污染物监测等重要课题。至今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Proc. Natl. Acad. Sci. USA, Chem. Sci., Anal. Chem.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60余篇。论文被SCI引用2200余次,3篇ESI高被引论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7项,授权4项。应邀斯普林格出版社合作撰写英文专著1部。曾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等奖励。主持和作为骨干成员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括青年、面上、重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纳米专项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