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启示:继续走和平发展之路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一特殊年份,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深刻思考如何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妥善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和平与发展课题,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战后70年来的坚持
战后70年来,中日两国经历了沧桑巨变,各自实现了战后重建和民族振兴,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奇迹”。中国经过大胆探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13亿中国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满怀信心地朝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伟大“中国梦”阔步迈进。日本战后在和平宪法体制下,宣誓放弃武力,奉行“重经济、轻军备”的和平主义发展路线,实现经济高速发展。尽管中日两国社会制度不同,但双方都坚持和平发展。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正确道路。正是基于这一重要历史经验,中日在第四个政治文件中正式确认两国“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相互支持对方的和平发展”。放眼未来,双方应继续沿着和平发展道路走下去。这应是我们在战后70周年总结历史得出的一条重要启示。
战后初期,中日两国经历了一段相互隔绝、政治上对立的不正常状态。上世纪70年代,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着眼两国人民长远根本利益,审时度势,作出邦交正常化的重要政治决断。邦交正常化40多年来,中日关系在曲折中取得巨大发展。目前两国人员往来超过550万人次,贸易额超过3000亿美元,缔结友城250余对。双方交流领域之宽、程度之深、成果之大,在世界各国关系中也是少见的。
同时必须看到,邦交正常化后,两国关系中一些消极因素始终存在,并不时突出。特别是近些年,由于日方在有关敏感问题上接连采取错误行动,导致两国关系一度陷入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严峻局面。去年11月,双方就处理和改善两国关系达成四点原则共识; 两国领导人迄今实现两次会面,中日关系逐步回稳改善,双方各领域各层级交流合作有序恢复,受到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
运筹中日关系之钥
人类总是从历史中不断汲取前进的智慧与动力。站在战后70周年这一历史节点上,认真回顾和总结中日关系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我认为可以领悟出几条深刻的道理:
第一,运筹发展中日关系,要始终把握和平友好、合作共赢的大方向。这个大方向,事关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事关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中日地理相近,文化相通,利益交融,同为亚洲大家庭的重要一员。邻里之道,和为贵。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损”,和平、友好、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选择。21世纪,双方要牢固树立良好中日关系符合两国根本利益的正确认识,毫不动摇地坚持中日友好大计,推动两国战略互惠关系不断发展。
第二,运筹发展中日关系,要始终维护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确立的政治基础。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国家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需要坚实的政治基础作保障。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历程反复证明,只要双方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精神,两国关系就能顺利发展;反之,就会经历困难和波折。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确立了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是确保两国关系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必须得到维护和遵守。
第三,运筹发展中日关系,要始终重视排除各种消极因素的干扰和破坏。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也是一个不断扩大、积累积极因素,管控、化解消极因素的持续过程。中日间既拥有深厚的交往渊源,也存在历史纠葛和现实分歧,历史、台湾、领土、海洋权益等敏感问题复杂交织,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紧张对立,双方应高度重视、慎重妥善处理,尤其要防止个别势力出于政治私利故意挑起事端,伤害两国关系。
历史问题无法回避
中国古训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二战结束70周年之际,历史问题是无法回避的议题。日前,安倍首相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受到亚洲国家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一方面,谈话提到“侵略”、“殖民统治”、“道歉”、“反省”等表述,承认日本过去对各国无辜民众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和痛苦,并表示将继承历届内阁立场。另一方面,谈话并没有痛痛快快、直接明确地承认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那场战争是侵略战争,没有对受害国人民直接表示反省和道歉,这不能不令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质疑日方的诚意。
过去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亚洲邻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正确认识和对待过去的侵略历史,是日本与亚洲邻国改善关系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在历史问题上,中方一贯主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我们希望日方妥善处理历史问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以实际行动取信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值得注意的是,近段时期日本大幅调整军事安全政策,这一战后前所未有的举措引发内外各方担忧。有分析认为日本已改变专守防卫政策,很多人质疑日本是否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世界普遍谋和平、促合作、图共赢的大趋势下,在各国同舟共济、促进世界经济早日复苏的背景下,日本却在加紧修法强军,确实让人感到费解。希望日方认真回应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的安全关切。日本要维护自身安全、为地区作贡献,最好的办法不是发展军备,也不是加强军事同盟,而是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与邻国实现真正和解基础上增进政治互信,谋求共同安全,实现共同发展。
中日未来系于“四要”
当今世界和地区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亚洲已成为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中日同为本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一方面共同分享亚洲和平发展巨大红利,另一方面也对亚洲和平发展肩负重大责任。中日和平友好相处,符合两国人民愿望,也是亚洲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着眼今后的中日关系,我愿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要标本兼治,重塑中日政治互信。改善发展中日关系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这里的“本”,是指补齐中日政治安全互信的短板,关键是解决好彼此正确认知和定位,即对方究竟是伙伴还是威胁的问题。近年来日本国内各种“中国威胁论”盛行,有些人还借此推进内政目标,如果任由这种思潮上升为日本的对华认识和现实政策,最终势必损害日本自身利益。希望日方放眼长远,摒弃零和思维,全面、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发展,践行“合作共赢”国际关系新理念,在深化合作中不断增进政治安全互信。
二是要重信守诺,维护中日和平稳定。人无信不立。国与国交往同样应以诚信为本。双方应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和四点原则共识,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慎重妥善处理历史、领土等重大敏感问题,避免再生事端。在当前较为突出的涉海问题上,日方应停止有关无理指责攻击和四处“较劲”,坚持对话协商,加强危机管控。
三是要互利共赢,开拓中日合作新格局。中日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合作空间广阔。双方要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大方向,发挥互补优势,积极借助“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各种开放合作平台,从双边、地区和国际三个层面加强合作与对接,深挖节能环保、金融、信息等新兴领域以及在第三国联手合作的潜力,努力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新路子。
四是要坚定信念,谱写中日友好新篇章。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事业,关系到两国人民子孙万代的福祉,就当前形势来看,其重要性、紧迫性更加凸显。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出席日本三千人代表团与中方共同举行的中日友好交流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发展两国友好事业指明了方向。作为中日友好协会会长,我衷心期待双方进一步凝聚共识,加大投入,多管齐下,大力推进这一事业。青少年肩负着两国关系的未来,双方尤其要重视开展两国“80后”、“90后”乃至“00后”的交流。
作为近半个世纪中日关系发展变化的亲历者,我希望各界有识之士共同努力,牢牢把握两国关系的正确发展方向,为中日关系稳定改善不懈努力。(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前国务委员 唐家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