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观演"1米线"破除1年 剧场家长齐用心稳住"熊孩子"

15.04.2015  10:44

  昨日,“上海市剧场‘两个标准’测评交流会”举行,会上沟通了首批试行剧场的测评情况,上海大剧院、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海文化广场、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上海音乐厅5家剧院获“示范剧场”称号。

  去年4月份,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与本市12家剧院签约,试点实行《上海市剧场管理标准》和《上海市剧场服务标准》两个标准(试行稿),标准中取消1米以下儿童禁止观剧的入场限制,引发强烈关注。一年来,是否有更多低龄儿童走进剧院?当孩子们坐不住的时候,剧场又是如何疏导的?记者在采访剧场及观众时发现,确实有更多低龄儿童受惠于这一标准而走进了剧场,而与此同时,剧场“熊孩子”的偶尔出没,也令其他观众感到头痛,剧场和家长还需继续把好关。

   票面建议年龄

  剧场更加重视疏导

  在去年4月份之前,除了儿童专场外,沪上大多数剧场禁止1米以下儿童入场,并在演出票面背后做出明确标识。而“两个标准”(试行稿)则提出,除怀抱婴儿不得入场外,1.2米以下(含1.2米)的儿童可以在成人陪伴下持票入场观演,服务人员应给予协助,使入场儿童安静观演。这无疑大幅放开了儿童观演的门槛。“1米线”破除1年来,剧院方面的反馈如何?

  上海大剧院公关部经理武鹏称:“当时提出取消‘1米线’,出发点很好,但其实很多演出未必适合孩子观看,尤其是我们这样综合型的剧场,有些演出需要现场非常安静,但除非是一些从小接受音乐教育的琴童,一般孩子很难做到这一点。所以我们现在还是会在一些比较严肃的演出票面背后注明:不建议1.2米以下儿童观看。如果遇到小朋友打扰其他观众的情况,我们会和孩子的父母沟通,请他们把孩子带出剧场活动一下,分散一下注意力。”有没有遇到家长不配合的情况?“一般来观看演出的家长,本身素养还是比较高的,而且他们也会受到来自其他观众的压力,还是比较配合的。

  上海音乐厅副总经理方靓认为,儿童观剧宜疏不宜堵。“对于儿童观众,我们也做了很多工作。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疏导,我们从2012年起举办家庭音乐会,这是适合全家一起观看的普及性音乐会。而比较专业的演出,如果遇到家长带比较小的孩子来观演,我们一般在检票的时候就进行沟通,提醒他们让孩子保持安静。孩子在演出过程中不能安静下来,我们会建议他们带孩子到公共区域休息,在这些区域设置了转播设备,也能看到场内的表演。”对于一些不适合儿童观看的演出,他们则将筛选标准由身高改为年龄,“一些比较高深的演出,我们会注明不建议6岁或8岁以下儿童观看,比如,这次2014-15音乐季闭幕演出音乐会版歌剧《唐璜》的票面就注明了‘本场音乐会建议12岁以上观众欣赏’”。

  也有剧院为好动的孩子开辟一块特殊区域观演,避免打扰其他观众。大宁剧院的工作人员表示:“对于持票的儿童观众,如果是音乐类演出,我们一般会安排到离舞台比较远的二层,尽量减少对演员和其他观众的打扰。如果是其他比较热闹的演出就直接放行,但会关照他们保持安静。其实,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儿童剧的演出,许多家长买两张票要进3个人,或者是买两张一层票和1张二层票,但又要抱着孩子坐一层。这样对管理很不利。

   孩子席间吵闹

  家长把好第一道关

  沪上资深乐迷周先生告诉记者,在过去1年来的观演过程中,他曾遇到不少“熊孩子”,“甚至有一次,一个12岁的孩子,在演出过程中一直在看iPad,黑暗的观众席中,屏幕的亮光格外刺眼”。在他看来,一些公益性的演出,孩子吵闹的情况比较多,但他有这样的准备,也可以理解,“毕竟是普及型的演出,多看看也能培养观剧素养。但有时候遇到一些国内外名团的演出,为了保证大部分观众的观剧体验以及对台上演奏者的尊重,家长还是应该避免带孩子入场”。

  音乐爱好者张先生曾在英国留学,在那里听过不少音乐会,“国外家长带孩子去听音乐会的情况也挺普遍的,他们会选择一些比较活泼的剧目,同时,他们对孩子的约束也比较严格。我觉得孩子在剧场吵闹,不是孩子的错,家长本身要负比较大的责任”。

  身为一名琴童的妈妈,高女士认为,家长应该为儿童把好第一道关,“作为家长,我肯定会选择一些普及性演出,一些高水准的演出则不考虑带孩子观看,这对孩子来说,也许不是享受,而是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