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丽俊23年做好一件事——护理艾滋病患者
23年从事艾滋病护理工作
“昨天我已经和病人还沟通过了,她主要是担心伤口的问题”,护士人群中一个温柔的声音不断的叮嘱着护士们今天一天的工作注意事项。她就是查丽俊,这里的护士长。
查丽俊1989年参加护理工作至今已经有整整25年了,从事艾滋病临床护理工作也已23年。她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年轻护士,成长为一名病区护士长、感染大科护士长。25年里,查丽俊始终战斗在疫情的最前线,1994年应对急性肠道传染病、2003年抗击非典、2009-2013年的甲型流感收治、以及2014年埃博拉应急工作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当护士的26年里,查丽俊有很多次被安排轮岗,但是每一次她都留在了艾滋病患者的身边,是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医生身边的专家型护士长,和艾滋病患、病人家属眼里的“知心姐姐”。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院长张建良告诉记者:“其实,这么多年来,每一次轮岗,查丽俊都没有换岗,每一次患者和家属都特别希望她留下来,大家都很信赖她,她也舍不得他们”。
的确,在患者的心目中,这位温柔敬业的查丽俊就像是大姐姐一样照顾着他们。
小曾,是查丽俊工作病区的一位艾滋病患者,“查护士很好,尤其是对我们,很照顾我们,各方面都很细心”。
“就像是一位知心大姐姐” “病人平时有什么心里话啊,比如说困难,或者说心理上的问题啊,都愿意拉着她的手跟她多说两句,都把她称之为‘知心大姐’,”护理部的副主任张林说。
这位知心大姐姐平日里只要一有空就待在病房里看看这个病人,关心关心那个病人。这不记者刚刚采访完,她就立马去了病房。
“腿上的皮疹还是挺严重的,你涂点小孩用的保湿霜”,她一边说一边帮患者把裤脚塞子袜子里,“这几天天气比较冷,主要别冻着了”。 在查丽俊工作的病区,几乎都是艾滋病患者,对于社会上的大多数人来说,艾滋病患者是一群特殊的群体,当下社会有太多人“谈艾色变”。但是在这里“我们不给艾滋病患者标签化,患者只是普通人,没有其他的标签,也不会区别对待,无论你是流浪汉还是白领精英。这里就像是一个家,给予患者一种特殊的归属感。” 查丽俊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一位患者告诉记者,“有次想吃猪肝,查丽俊知道以后就叮嘱自己的丈夫做份猪肝送医院来,当时拿着护士长送过来的猪肝,心里真的特别温暖。”
护理工作上的细心,生活上的关照之外,查丽俊还特别关注患者的情绪。2010年11月,病区收治一位艾滋病晚期患者,入院时患者情绪激动,有时为了一些小事就大吵大闹,不配合治疗。“我就特别关注他,查阅了他的病历得知这名患者是通过输血感染的,原来他是一名受害者,我有事没事的时候就在他病床前和他聊天,告诉他这个病是可以控制的,要有信心,”查丽俊说,“慢慢的这位患者心理上能够接受这个事实,开始配合治疗”。
科学安全地护理艾滋病患者
回想第一次接受艾滋病患者的时候,查丽俊说当时整个医护团队的心理还是有些恐惧的。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让她在护理艾滋病患者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艾滋病护理的职业暴露一直是医护人员很在意的一个问题。为此,查丽俊和她的团队还发明了一项专利——便携式防针刺伤医疗锐器物回收车。“我们给患者输液打针等的时候使用的都是锐器盒,它们开口较小,仅能使锐器物通过。使用者处理锐器时,中间环节一多,引发职业暴露的几率就会增加,这一专利开口大,扔锐器方便。在临床上试用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率下降75%。”查丽俊边说边指着放置在楼道里插满针头的小车。
“艾滋病一点都不可怕,就像是一个普通的内科疾病一样”,查丽俊说,“只要控制的好,艾滋病是完全不影响工作和生活的,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被传染的”,毕竟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只有三种: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 像查丽俊一样护理艾滋病患者的工作人员们,每天都要帮患者吸痰、扎针等,有时候也会因为操作不当而沾染了患者的血液等。一位护士告诉记者“我曾经就在拔针之后不小心扎到了自己,还为此服用了一个月的药物,其实没有感染,只是预防控制而言”。像这样的例子今年仅有一例,“我们的每一项护理工作都有详细的操作流程,因此这样的情况很少的,就算是发生了我们也会及时作出科学有效的应对”。
查丽俊特别喜欢特鲁多的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她说“当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治疗与精神上的帮助的同时,我们也从中实现了自己的责任,收获了自我价值感,获得情感的释放与精神的升华。”
(看看新闻网记者:蒋慰慧、刘小慧、徐达平)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