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手帕 那个年代物资匮乏,人们思想守旧,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一对恋人婚前是不能相见的,只能通过爱情信物想象对方,爱情信物也是由媒人传送的。女子羞答答地从媒人手里接过那方手帕,既害羞又幸福,拿在手里是安慰,贴身戴着是甜蜜,藏在箱底就是回忆。这方手帕将伴随一对有情人走过风雨人生。 60年代:毛主席语录 上世纪60年代,革命同志之间的感情超越了所有情感,在“红色”的潮流中,爱情依然是真金不怕火炼。又实用又革命的《毛主席语录》成为恋人之间最好的定情信物,如果一方是军人,往往会送毛主席徽章。那个年代的爱情,有着一致的人生信仰。而那些微微带着时代特色的定情物,就显得格外的珍贵。 70年代:笔记本 这是一个充满了理想与激情的火红年代,这又是一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在这样的年代,有了意中人,相送的定情物十分简单、随意。情怀初动的时刻,为自己梦里的女孩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只为寻找一本合适的笔记本。悄悄地递给她,女孩满脸羞涩地接过来,一转身跑了。夜晚独自难眠,那个如丁香花一样的女孩,会明白日记本中深藏的爱意。 80年代:情书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开放了,崇尚自由恋爱,示爱方式开始变得丰富多彩,自由恋爱使我们更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爱情。“交个朋友吧”,有人这么说道。情窦初开的年纪,捧一叠精致的信纸,趴在被窝里述说缠绵的心事。清晨起床,将写好的信笺叠一个心形,递到爱人的手里。一切尽在不言中。 90年代:玫瑰花、巧克力 上世纪90年代,精神与物质的追求开始在爱情中齐头并进,人们学会了开口说:我爱你,送玫瑰和巧克力成为经典的示爱方式。夕阳夕下,有情男女。捧着玫瑰花的男孩站在风中,温柔地等待心爱的女孩。牵着手,一起吃甜蜜的巧克力。爱的情绪被风吹散,融化在空气里。 2000年代:爱情信物:手机短信 进入21世纪,手机的普及让短信风靡一时,不知道多少人的爱情是在拇指间孵化的。一条短信就能表达内心的悸动,一通电话就能化解相思之苦,一对有情男女,两只手机,一晃就变身浪漫爱情戏中的男女主角,乐此不疲地上演都市里的爱情故事。 2010年代:钻戒、房子 这个年代的人,他们敢爱,也敢秀,他们乐于尝试新鲜的事物,乐于为相对昂贵的物品买单。人们更多是利用网络,发个电子邮件,或者在QQ上说句我爱你,这样既不伤了和气也不那么复杂。普通的爱情信物,已经无法满足这个年代的情侣的要求,一枚璀璨的钻石戒指是他们最爱的选择。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现如今有房才是追求恋人的“终极武器”,一套“蜗居”,一个“爱巢”,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爱情逐渐转变成亲情。
8月2日,七夕节,鹊桥相会。你将会在七夕送什么礼物给亲爱的另一半?是表达爱意的玫瑰,还是象征爱情如蜜的香水?是能绑住对方的手链,还是代表永恒的戒指?属于你们之间的爱情信物又是什么?
从50年代的一张手帕,到60年代的一本《毛主席语录》,再到现如今动辄上万的一颗钻戒、破百万的一套房子,时间碾过岁月的痕迹,情侣间的定情信物随时代变迁,有的质朴价廉,有的昂贵奢华,不过其中包含的都是两情相悦的执着。小编就带你坐上时光机,寻找属于每个年代独有的爱情信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