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联合举办2017年上海慈善论坛
2017年9月5日,时值第二个“中华慈善日”,上海市民政局联合中国社科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现代慈善研究中心、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社会科学院、文汇报社,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共同举办了“现代慈善与社会转型——2017年上海慈善论坛”。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冯国勤出席论坛并致辞。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慈善事业蓬勃发展,以慈善组织为代表的现代慈善力量已成为社会转型的动力之一。他鼓励在场每一位都能把慈善的职责扛在肩上,把扶贫济困的任务抓在手上,为推动上海慈善事业的依法有序发展,贡献力量。
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出席2017年上海慈善论坛,并以《携手慈善 让上海更美好》为题作致辞。他回顾了上海贯彻落实《慈善法》相关工作情况。本市民政部门深入践行《慈善法》,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用法治来规范和涵养慈善组织的公信力;认真推进慈善组织登记和认定工作,各类慈善组织合计开展公益活动3000余项,受助人数达到510万余人次,开展慈善信托备案,公益慈善标杆作用明显;不断完善社会性捐助网络,制定慈善超市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市累计建成使用150家慈善超市、3200多个捐助站点,年度社会慈善捐赠总额超过30亿元;着力打造慈善公益品牌,“蓝天下的至爱”等慈善公益活动深入人心;举办了第六届“上海公益伙伴日”活动,推出“公益四进”,让公益活动进社区、进校区、进园区、进商区。社会组织联合发出创建“上海公益之城”的倡议。目前,全市累计为近2万名市民发放“公益护照”,建成近千家“公益基地”,这些都成为展示城市文明、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品牌和名片。他指出了下一阶段上海民政部门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领域:一是广发“公益之声”,市民政局与SMG合作建设了全国首家公益性新媒体演播和发布中心,将充分发挥媒体平台功能,向全上海发出公益的声音。二是打造万家“公益基地”,计划在2020年建成1万家。三是推行“公益护照”,对公益服务时间和公益捐赠内容进行权威记录。四是持续开展“公益伙伴日”活动,倡导“人人公益、处处公益、随手公益、快乐公益”的公益生活方式。五是推出“公益发布”,将首次发布,通过量化的公益数据,体现上海公益慈善发展水平。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谢玲丽以《社会转型与现代慈善—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作论坛主旨报告。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团、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朱健刚、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院长倪受彬、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高级经济师施蔷生应邀参加论坛,分别以《中华慈善原理初探》、《公益慈善的意义脉络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慈善信托财产投资管理法律问题》、《慈善动力与时间银行》等为题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现代慈善研究中心在论坛上发布了2017年度研究课题。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与腾讯大申网共同发布了《互联网公益发展报告—上海的实践》。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施德容与来自挪威船级社、德勤公益基金会、第一反应、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兴全基金、MSC咨询等企业嘉宾,就企业社会责任(CSR)进行了圆桌论坛,为论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锦昌,上海市民政局巡视员周静波,市文明办副主任姜鸣,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上海研究院现代慈善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副秘书长、上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文学国,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华,副理事长王乐齐、施南昌、姚宗强,上海市民政局慈善处、办公室、法规处,社团局基金会管理处、社会组织服务处,民政局传媒中心以及爱心企业、公益人士代表,共计500余人参加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