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大申网]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学生暑期实践活动全面启动[图]

12.07.2017  21:12

组织学生利用暑假集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上海交通大学“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的一项重要举措。近日,“行万里路,知中国情”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暑期实践活动全面启动,全校590支团队参与本次实践活动。上海交通大学的本、硕、博学生们逾六千人次组成团队,围绕价值引领、社会经济、民生热点、文化教育等主题,聚焦“环境整治、共享经济、家国情怀、弱势群体、无人机管控、高原建造技术”等关键词,秉持学科知识、发挥专业特长,分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以及6个境外国家开展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共初评了校级重点项目65项。  

军旅无悔,再续征程

关键词一:服务国家战略

目前我国对全球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食品,食品企业也纷纷加速开拓海外市场,尤其是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出口量显著上升,国内食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增加工比例不断上升,双汇、光明等自主品牌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张。然而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及食品仍然存在成本较高、档次较低、产量过剩却仍大量进口的市场矛盾,制约食品行业的发展。实践项目将对长三角地区的拥有比较成熟经验的对外出口贸易的食品生产和贸易企业展开调研学习,提出一套比较完善的对外出口食品企业的食品质量管控体系,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其他食品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和思路。    

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在该项政策下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丝路寻源》项目团队将从“经济生态发展”和“人文社会历史”两方面调查政策在西安的总体实施情况以及该政策对西安古城经济的影响状况,切合时事要点的同时也着重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将社会实践与国家战略相结合,探索丝绸之路发源地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二:家国情怀——了解国情民情

《“精准扶贫”研究生实践团》聚焦全国范围内的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该项目团队由50名研究生组成,其中博士研究生占比近六成。实践队员将分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鹿寨县、重庆市长寿区、四川省宜宾市、湖北省黄冈市、青海省西宁市、陕西省安康市、甘肃省兰州市和吉林省长春市八个地区,就当地的“精准扶贫”状况、产业、政策和制度,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团队致力于开展“精准调研”,结合调研地实际情况与特色,设计了不同调研方向,包括文化扶贫、基础教育、从严治党、社会保障、生态保护等。通过对各地“精准扶贫”现状的考察和学习,同学们一方面从实际体验中知国情明社情,也希望为偏远落后地区的发展贡献交大学子的力量,涵养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    

军旅无悔,再续征程》项目以建军90周年为契机,以大学生士兵为聚焦点开展实践活动。实践团队将深入基层部队慰问参军学生、了解军营生活学习状况、调研退伍返校学生、研究大学生士兵成长成才规律,服务好参军学生个人发展的同时也为高校征兵工作总结经验、提供依据。本实践团队成员以交大退伍学生为主体,他们将走访革命圣地、看望在伍学生、传承红色记忆,借助微信平台和新闻媒体平台进行宣传,以点带面,增进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国防意识和使命意识,为建军90周年纪念献礼。此外,实践项目还计划制作相关记录片,通过新媒体平台弘扬青春正能量。    

关键词三:环境整治——遇见更美家园

近年来,环境整治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水质污染、食品安全、风沙治理、绿色循环等课题成为了今年上海交通大学学生暑期实践活动中的热点。参与其中的不仅有与此学科和研究息息相关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农业与生物学院的学生们,更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医学院等由导师带队的实践研究项目。  

洱清沐民–洱海环湖客栈关停对洱海周边环境及民生的影响

洱清沐民–洱海环湖客栈关停对洱海周边环境及民生的影响》项目关注云南洱海专项环境整治。长期以来,上海交通大学师生持续参与云南洱海水环境治理工作。2017年初,云南大理开启了洱海保护治理专项整治行动,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所有餐饮、客栈经营户一律自行暂停营业,全面打响“洱海保卫战”。截止目前,共有8000多家商户被关停,这一举措得到拥护的同时,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究竟此举对洱海保护有多大效果,又会对当地民生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此次社会实践团队就将围绕以上热点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实地考察、走访调研、水质监测等手段,对目前洱海地区客栈污染源削减现状、环湖截污工程、其他面源污染控制工程以及沿岸生态及洱海水质改善进行排摸与了解,对政府管理机构、客栈经营者、游客及居民等各方意见进行调研,协助当地政府合理决策,为我国中小型湖泊污染的治理提供参考。    

蔚蓝力量—遇见更美的太湖》项目以太湖蓝藻暴发事件为背景,选取太湖部分水域进行水质检测。项目将选择部分重点工厂、养殖户等进行走访调研,切实了解企业、个人养殖户对太湖水质污染问题的认识及态度。项目团队还将深入群众开展调研,聆听群众的声音,了解群众对太湖水域污染问题的重视程度,同时了解群众对政府管理机构在污染治理工作中的满意程度。这个项目不仅单纯以学生实践为起点,还希望通过活动能为改变太湖水质起到实际作用。据悉,该项目团队还没出发之前,就已经将实验报告、情况介绍、方案计划发送给当地相关政府机构和高校,并获得对方的支持与认可。这为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并发挥真实有效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四:共享经济——分享更多资源

共享单车在国内风靡一时,越来越多市民逐渐采用低碳、便捷的共享单车作为日常代步工具。针对城市共享经济和校园中的共享单车,本次实践活动均有涉及。    

城市骑行交通发展中共享单车的作用、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实践项目将上海的共享单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手机信令数据、共享单车数据等多源大数据进行分析,识别上海市共享单车骑行者的轨迹、速度、平均出行距离、出行分布等信息,从交通规划、交通设计、设施管理等多角度分析上海城市骑行交通发展现状。在此大数据的基础上,研究统计全市范围内可以增设自行车专用道的道路情况,结合上海市道路条件以及骑行交通发展现状,从政府、企业、公众等不同层面分析上海市骑行交通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针对《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中骑行交通发展目标,构建以共享单车为核心的骑行服务水平指标,分别从近期、中期及远期提出上海共享单车骑行交通的发展思路和对策,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个项目由经验丰富的带队老师和高学历团队成员组成,2位博士生和4名硕士生将跟随指导教师展开调查研究。    

共享模式——校园共享单车现状调研》项目则将聚焦于高校校园共享单车的现状研究。高校校园作为一个半开放式的公共空间,有着特定的管理规范,而高校学生群体又具有高学历、年轻化等独特性,研究共享单车在这个特定区域与群体内的使用现状与问题,有着较深的现实意义,可以为校园共享单车的管理提供可借鉴的信息。项目团队将以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为样本,了解校园管理者、学生、共享单车企业等各个方面对于校园共享单车发展的态度,在此基础上,预期提出一套合理的校园共享单车管理规范。    

关键词五:无人机管控——建设美好城市

2017年上半年,成都双流机场多次受到无人机侵扰,总计上百架次的航班不得不备降或返航,数万名乘客行程受到耽误。无人机黑飞行为的危害之大、频率之高不得不令人感到担心。但同时,越来越多的民众加入到无人机爱好者群体,无人机销量节节攀升,如何既保证航空安全又保护无人机操控者权益,成为了无人机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优化无人机管控---基于成都双流机场航班受扰怪象的调研与分析》实践项目将围绕无人机管控这一越来越受社会关注的现象展开调研,项目计划走访民航局、无人机制造厂商等相关机构,调研无人机使用者、飞行员、航空旅客等相关人员,预期形成关于无人机管控的若干合理建议提交民航局等有关部门,并制作关于无人机合理合法使用的公益宣传片。项目已经得到了航空物语、FATIII等网络大V的助阵,预计调查样本容量达到2000以上,为项目结果的最终形成,以及真实性和有效性提供了保证。项目指导教师为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胡士强研究员,他在航空飞行器领域有着较深的造诣,他对本项目非常重视,认为本实践项目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社会价值,可以为无人机管控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六:弱势群体——帮助身边伙伴

居于温暖,思源社会——上海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状况及政策调查》项目拟以上海市闵行区和杨浦区等地为研究基地,以居委会作为基本空间单元,对城市贫困人口的典型组成部分——城镇低保家庭聚居区展开实践调查,着力探析城镇低保家庭聚居区的形成机制,为上海市贫困人口的居住政策制定提供针对性的建议。项目由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副书记章晓懿教授带队指导,她在低收入群体研究领域有较好基础并已取得一定成果,项目前期已与相关政府部门取得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带来了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转型,国内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次实践活动有着较好的社会价值。    

长三角四校荣誉学院赴黔南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项目凝聚了来自上海交大致远学院、浙大竺可桢学院、南大匡亚明学院、中科大少年班的共40余名同学,这四个学院同作为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试点单位,有着相似的学科背景,学生学业水平拔尖,素质过硬。本次社会实践,学生们将奔赴贵州省铜仁市漾头中学,举办为期两周的留守儿童夏令营,通过文化授课、团队活动、心理辅导、爱心结对等多种形式,给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送去关爱与温暖,帮助留守儿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点亮他们心中对于未来、对于外面世界的希望。    

关键词七:高原建造技术——贡献交大力量

雪域高原上的栖居——乐高模式下高原藏区新型建造技术调研与规划》实践项目的设立初衷是为响应国家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政策要求,将东部发达地区已经较为成熟的装配式建筑模式引入西部高原地区,助力攻关藏区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关键技术难点,并提出适应的技术方案和一体化管理方案。团队成员将深入走访调研日喀则地区的建筑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日喀则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基本确立适应日喀则特点的装配式建筑制度体系,基本建立装配式建筑产业体系,探索提出一条适合日喀则城市实际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新路。此外,也希望依托交大的专业科研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一方面为日喀则装配式建筑项目落地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咨询,吸引相关拥有装配式建筑能力的企业去投资建厂,另一方面为相关从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开设公益性的培训课程,帮助学员提升从业水平,为援藏建设做出交大人的贡献。实践团队实力雄厚,共有指导教师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团队成员13人,其中博士生6人,硕士生3人,这为项目的有效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多年来,上海交通大学的社会实践活动一直受到了全校师生的欢迎。除了项目申报制度外,今年学校还派遣了近80名优秀大学生赴湖南益阳、湖北黄冈、北京及上海各个区县开展大学生暑期挂职锻炼,以及支持84名科研能力突出的学生赴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海外一流大学参加暑期研修。    

围绕社会热点和学校育人核心任务,凝聚师生力量,紧扣价值引领,进一步完善了针对不同年级分类引导的实践培养模式。上海交通大学的社会实践活动构建起了全面覆盖、导向明确、内容丰富的实践育人体系,通过实践增进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情的认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砥砺品行。 

来源:腾讯·大申网 2017.07.12 

原文: 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学生暑期实践活动全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