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本区固定资产完成投资130.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6%,增幅比一季度下降11个百分点,完成全年人代会目标350亿元的37.4%。
一、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6%
今年以来,本区固定资产投资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见图)。其中,国有经济完成投资28.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9%;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102.1亿元,下降8.1%。非国有经济投资中,私营经济保持增长势头,集体经济、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其他经济均呈下降态势。
见图: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
表1: 上半年本区按经济类型投资增长情况
单位: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按经济类型分:
|
1-6月
|
增幅
|
合计
|
130.9
|
-1.6
|
#国有
|
28.8
|
30.9
|
非国有
|
102.1
|
-8.1
|
#集体
|
8.7
|
-37.2
|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
|
5.2
|
-28.0
|
私营及个体
|
40.0
|
33.7
|
其他
|
48.3
|
-19.7
|
二、四大投资行业呈现“两升两降”格局
上半年,本区四大投资行业中,服务业和房地产(住宅及公建配套)业实现增长,工业和社会事业等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见表2)
表 2:
单位:亿元、%
|
1-6月投资完成情况
|
增幅
|
合计
|
130.9
|
-1.6
|
#工业
|
9.4
|
-37.7
|
服务业
|
29.8
|
14.4
|
房地产(住宅及公建配套)业
|
87.0
|
0.6
|
其他
|
4.7
|
-14.2
|
1 、服务业项目数减少、投资规模实现增长。 2014年在建项目68个,同比下降13.9%。其中完成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12个,完成投资20.9亿元,同比增长21.7%。
2 、房地产业投资平稳增长,土地购置费比重较大。 上半年,房地产(住宅及公建配套)业投资完成87.0亿元,同比增长0.6%,其中土地购置费13.8亿元,同比增长17.2倍,若剔除土地购置费,房地产(住宅及公建配套)业投资同比小幅下降2.2%。
3 、工业投资下降近4成,结构转型趋势显现。 上半年,工业完成投资9.4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7.7%,比重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工业在建项目46个,比去年同期少18个,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52.2亿元,同比下降18.7%;其中:新开工项目13个,比去年同期少6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1.8亿元,同比下降3.1%。
4 、其他(社会事业和市政基础等)行业投资下降,投入力度有待加强。 从在建项目个数和投资看,上半年31个项目完成投资4.7亿元,去年同期27个项目完成投资5.4亿元,下降了0.7亿元,同比下降13.0%。
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结构趋于优化
1 、大型项目有序推进
上半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2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3个,比去年同期减少7个,亿元以上项目占总项目的59.4%,占比提高了4.1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35个,计划总投资121.3亿元,同比增长64.4%;新开工项目平均规模达3.5亿元,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1亿元。亿元以上项目的增加、新开工项目规模的增长为投资的持续增长和未来经济的稳定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从大型项目推进情况看,大华美兰湖商业新建项目、绿地北郊商业广场(三期)等2个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均在亿元左右。
2 、高耗能行业项目投资减少
上半年,全区高耗能行业共计实现投资0.7亿元,同比下降77.4%,项目个数从11个缩减为5个。高耗能行业投资的主要对象是扩大再生产类的厂房,其投入的降幅快于工业总投资的降幅也体现了对耗能行业投入的减少。其中非金属款物制品业降幅最大,同比下降95.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下降60.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下降40.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无投资发生。
四、街镇、园区投资完成进度差异明显
上半年,14个街镇、园区中有4个街镇实现增长,各地区投资完成差异大。(见表3)
表 3: 2014 年上半年各街镇、园区投资完成情况
单位:亿元,%
|
1-6月固定资产投资
|
其中:经营性投资
|
|
完成额
|
增幅
|
年初目标
|
完成额
|
完成年度目标
|
合计
|
127.6
|
-2.3
|
90
|
35.3
|
39.2
|
罗店镇
|
38.6
|
1.2倍
|
4.3
|
2.2
|
50.2
|
大场镇
|
17.7
|
-21.1
|
10.0
|
5.0
|
50.1
|
杨行镇
|
14.0
|
26.7
|
5.96
|
2.1
|
34.6
|
月浦镇
|
10.3
|
57.5
|
7.6
|
4.1
|
53.3
|
罗泾镇
|
6.2
|
-1.4
|
6.0
|
4.2
|
69.4
|
顾村镇
|
16.4
|
-38.4
|
14.7
|
3.7
|
25.2
|
高境镇
|
3.2
|
-67.6
|
3.0
|
1.8
|
60.4
|
庙行镇
|
5.5
|
-12.4
|
6.0
|
3.1
|
51.3
|
淞南镇 |
2.5
|
-43.6
|
3.0
|
1.2
|
40.4
|
友谊街道
|
6.1
|
48.3
|
8.0
|
3.5
|
43.8
|
吴淞街道
|
0.1
|
-64.6
|
1.0
|
0.1
|
16.0
|
张庙街道
|
0.4
|
-69.7
|
1.0
|
0.4
|
43.2
|
城市工业园区
|
1.1
|
-54.5
|
2.94
|
1.1
|
35.7
|
宝山工业园区
|
5.5
|
-51.3
|
10.0
|
2.8
|
28.7
|
从增速看,4个街镇投资额实现增长,占总数的28.6%。完成双过半目标的街镇有2个,占14.3%,罗店镇和月浦镇增速分别达到了1.2倍和57.5%。
从结构看,经营性投资完成过半目标的街镇有6个,占总数的42.9%,其中完成最快的是罗泾镇,为69.4%,完成目标进度不足30%的有3个街镇,分别是顾村镇、吴淞街道和宝山工业园区。
五、在郊区县排名均有所下滑
上半年,5个区县投资实现增长,比一季度少了1个区县;本区投资总额在8个郊区县中位列第6,相比一季度下降1个位次;增幅位列第7,相比一季度下降3个位次。从产业投资情况看,本区第二产业投资实现9.4亿元,同比下降37.7%,在8个郊区县中仅高于崇明;本区第三产业投资实现121.5亿元,同比增长3.0%,投资额位列第4,增幅位列第6。
表 4: 2014 年上半年部分区县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完成情况
单位:亿元、%
区县
|
投资总额
|
分产业投资额
|
绝对值(亿元)
|
排名
|
增幅
(%)
|
排名
|
第一产业
(亿元)
|
增幅
(%)
|
第二产业(亿元)
|
增幅
(%)
|
第三产业(亿元)
|
增幅
(%)
|
闵行
|
167.3
|
3
|
-7.8
|
8
|
0.0
|
0.0
|
26.0
|
8.4
|
141.4
|
-10.2
|
嘉定
|
197.8
|
1
|
1.5
|
4
|
0.0
|
0.0
|
51.8
|
12.9
|
146.0
|
-2.0
|
宝山
|
130.9
|
6
|
-1.6
|
7
|
0.0
|
0.0
|
9.4
|
-37.7
|
121.5
|
3.0
|
松江
|
132.0
|
5
|
33.5
|
1
|
0.0
|
0.0
|
30.6
|
4.0
|
101.4
|
46.0
|
金山
|
95.0
|
7
|
11.3
|
3
|
0.02
|
-96.6
|
60.3
|
14.2
|
34.7
|
8.7
|
奉贤
|
147.7
|
4
|
-0.5
|
6
|
0.05
|
-200.0
|
56.0
|
-15.8
|
91.6
|
12.1
|
青浦
|
170.0
|
2
|
17.2
|
2
|
0.3
|
14.5倍
|
30.2
|
-7.7
|
139.5
|
24.3
|
崇明
|
40.9
|
8
|
0.7
|
5
|
0.8
|
-0.5
|
6.6
|
-47.2
|
37.5
|
19.8
|
六、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
当前,影响本区投资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第二产业投资下降趋势明显,本区9.4亿元的投资额仅高于崇明,与金山的60.3亿元、奉贤的56.0亿元、嘉定的51.8亿元相比,差距在42.4-50.9亿元之间,直接影响了本区实现投资总额在郊区县的排名;二是对房地产业投资的依赖仍然较高,虽然上半年房地产业完成投资87.0亿元,同比增长0.6%,但其中土地购置费的比重较大,若剔除该因素,房地产业投资已呈现小幅下降的趋势。如何填补第二产业投资下降所形成的缺口,是确保实现本区投资目标的关键因素;同时,房地产业投资比重较大的现状侧面反映了本区投资产业结构单一的特征,也应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综合上述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政府服务,增强投资信心。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投资服务,完善责任考核,提高部门联动效应;抓紧项目的催批和催报;继续实施重大项目动态监测,定期分析、研究和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抓好投资大、带动力强的项目开工和建设,树立和增强投资者信心。
(二)重视投资规划,增加项目储备。 房地产投资中土地购置费比重增加,提示我们应更注重投资结构的监测,要从产业发展的大局角度出发,加强项目前期工作,以思路带规划,以规划带项目,积极推动优质投资项目的储备,逐步降低投资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实现以产业结构优化带动投资项目滚动开发的投资增长新模式。
(三)加强政策引导,优化投资结构。 根据产业发展布局,组织实施符合本地产业发展特点的投资规划;加大公共投资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平台和空间;加快建设符合新兴产业要求的生态环保、经济循环、高新技术等产业项目,以填补工业投资下降带来的影响。
(四)积极招商引资,扩大增量投入。 紧紧围绕产业布局,把握转型机遇,努力营造招商引资氛围,整合资源,开展专业招商,突出产业招商。特别是在外资引进方面,要争取有所突破,引进一批投资大、科技含量高、效益好、产业关联度大的好项目,以引进外资来扩大投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