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借贷P2P平台还有发展前途吗?

07.11.2014  15:01

 

         

      导语:P2P大额借款平台越来越多,小额借款平台越来越少。是不是意味着,小微借款已经失宠或被挤压?小额投资的情况下,平台怎样扩大业务量?

      全国目前交易量排名前100的P2P借贷平台数据:

      成交量:2014年9月份单月的总成交量大约是160亿元。到今年年底,全国P2P整个行业的线上交易额可能在2500亿到3000亿左右。

      9月份的前100家P2P平台的平均借款期限是8个月左右,平均投资利率为14.7%,借款总人数是6.7万元,平均每个人借款是23.4万元。像温州贷这样的平台上,人均借款金额可能达到几百万,上千万级别。一些小微的P2P平台上,平均每一个投资人借款可能就几万元。

      借款额中位数,9月份是97万元。也就是说,在100个平台里面有50个平台,人均借款额是超过97万的。那么还有50个平台,它的人均借款额是低于97万的。

      跟2014年1月份对比,交易额增长了两倍多,借款期限有所上升,投资利率在下降,借款总人数在增加,人均借款额变化不大。借款额中位数是一路走高的趋势。

      借款中位数的变化,说明大额借款平台越来越多,小额借款平台越来越少。

      这个原因非常简单,第一个是因为P2P借贷平台资产的变化。P2P借贷从2008年产生起,一开始做的都是个人的小额信用贷款,到小额的抵押贷款。同期上的还有一些个人大额和中短贷款,期限是非常短的。再往后,像爱投资、积木盒子等企业担保贷款进来,借贷的数额明显增加,尤其是从2013年开始,专门向企业做贷款的P2P平台数量进入一个爆发期。

      再往后到2014年,各种像租赁、票据,甚至典当等等,行业性的金融资产开始进入到P2P平台上来。这些资产类型单笔借款数额是远远大于个人小额信贷,及个人抵押贷款的。这是在资产端的表现。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因为在互联网时代,跑得越快,规模越大,存活下来的几率越高。这也导致很多平台它倾向于去做这种大额的借贷。这在2014年表现得也是非常明显。

      大额平台的数量在增加,人均借款额的中位数在不停上升,是不是意味着,小微借款在P2P借贷行业已经失宠?或者会被大额借贷挤压?

      其实,这个行业里,人均借款额真正决定了到底每个人其实是借了多少钱。从1月份的26万开始,中间经过一些短暂的上升,但是上升幅度也不大。到今年9月份,反而又下来了,到23万。说明P2P的人均借款额越来越少。

      这里面出现了一个矛盾,就是大额的平台数目越来越多,借款的中位数越来越高,为什么平均借款额还下降了呢?

      它背后只能有一个答案,就是大额平台的数目虽然越来越多,但它的交易额的增长率是远远低于小额借贷平台的交易额的增长率的。

      今年前面几个月,P2P借贷的结构其实在不停发生变化。尽管大额借贷平台越来越多,小额借贷似乎已经不是那么吸引人了。其实,在我国P2P行业,小额借贷已经开始逐渐走向成熟了。它第一个表现,就是行业集中度开始上升,整个行业借款额开始向少数几家平台集中了。第二个就是产品的特色已经比较明显了。

      小额借贷市场的P2P,今年在产品方面的变化不是很大。“坚持分散、小额”其实已经成为小微信贷企业的共识。克制对于每人贷款额提升的欲望,每一个人单次授信越低越好,包括宜信在内,做小微个人信用贷款的,都倾向于5万以下。

      在坚持小额的情况下,平台怎么扩大业务量?

      主要靠增加借款的人数。通过不断扩大市场覆盖范围,发掘更多小额的借贷需求。在给每个人贷款额不变,甚至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保持一个高速扩张的势头。

      在这个势头里面,主要需要解决的,对投资人来讲,是一个流动性的问题。小额借款的周期一般比较长,平均到24个月,甚至有的是36个月。相对而言,大额借款的周期都是短一些的,三个月、六个月,很少有一年以上的。

      这样长的一个借款周期,怎么能够更好地给投资人服务?据统计,小微借贷行业的投资人最喜欢的投资周期大约在三个月左右,最喜欢的利息大约是12%到14%。

      这两个特征怎么匹配起来?首先,投资人的收益是比较好匹配的。因为小微的信贷就在12到14这样一个投资回报。它主要不匹配的是借款周期,这个时候可能就需要平台能够做很多关于流动性方面的处理。比如通过债权转让,让投资人把24个月的标,也能在3个月左右退出来进行流动。

      那么,小额P2P借贷平台,采用降低每人借款额度,增加借款人数的方式来发展,导致的结果就是,企业规模急剧扩张,去开发和管理非常非常多的借款人。这个时候小微借贷平台最大的风险在于管理风险。这个过程中需要逐步提高对技术要素的使用,来提高审贷效率,包括甚至有条件的平台,可能开始上一些大数据的技术,主要目的要减少无论销售,还是风险管理,还是内部管理风险,提升放贷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