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出真“师” 上海电力学院积极打造“双师型”人才队伍
2016年05月13日 09:50:06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5月13日电(记者 吴振东)4月26日,周二。上海电力学院副教授时鹏辉准时搭乘石洞口第二电厂的班车来到厂里,在和电厂环保专工张庆文交流了一下工作进展后,时鹏辉熟练地爬上五层楼高的电厂脱硫塔,准备采集排放物进行检测,他一天的“工人”生活也就此展开。
他还有7位“工友”——今年4月15日开始,上海电力学院派出王罗春教授、吴文军副教授等8位教师进入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开始一线研习,研习主题是“机组超净排放环保综合改造工程”。
俗话说,“老师有一桶水,才敢教给学生一碗水”。作为我国电力领域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的重要基地,上海电力学院近年来围绕“立足电力、立足一线、立足应用”的办学目标,持续推进“双师型”教师建设,并制定详细培养计划。
根据规定,该校35岁以下的“涉电”教师,进校3年内至少要到电厂或电力企业实习、实践3个月,或组成“产学研”团队,结合电力生产实际问题,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联合攻关;35岁以下的“非电”教师,进校3年内必须通过电力基础知识培训,并取得合格证。此外,青年教师参与产学研践习、实验室建设等情况,将作为职务晋升、岗位考核聘任以及评优评先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到电厂一线拜师傅,就是要让教师放下身段,接地气。既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也借机寻找新的科研攻关方向,反哺教学和科研,不断结出创新果实。”上海电力学院副校长翁培奋说。
教师挂职研习也受到了企业的欢迎。石洞口第二电厂党委书记傅敏表示,企业的发展需要理论的指导,职工的实践能力和业务水平,更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高度,电厂将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
实践出真“师”。对这一点,上海电力学院环境与化学系主任周振深有体会。2012年,他承担了上海市石洞口污水处理厂运行调控技术研究项目,教学之余,他先后带领环境工程专业7位本科生进行为期半年的现场试验与优化研究。实验过程中,他坚持与学生同在现场,同做实验,并邀请厂方工程师对学生进行工艺和实验技术指导,最终使学生实践技能得到大幅提升。此外,学生还根据现场试验成果发表5篇研究论文,其中1篇被SCI收录。
“教师如果只是从‘校门’到‘校门’,难免会与企业的生产实际脱节。教师要通过企业实践,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把企业文化、职业规范、团队协作的精神带回课堂,促进教学的发展。”周振说。
据该校人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学校和二级学院层面已拥有近百个师生实习实践培养基地,与企业共同培养电力特色师资。如电气工程学院全面实施专业教师“教师、工程师培训工程”,与东海风力发电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等10余家企业合作构建校企人员双向交流长效机制,已获批建成“上海市高校教师产学研实践基地”。近五年来,全校已累计300余人次参加了发电厂、供电和用电等企业的培训,全校目前具有产学研践习经历和“双师型”资历的教师已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近五成。
高水平的师资也推动学校发展实现新跨越。近年来,上海电力学院主动服务地方经济,致力于破解企业技术难题。其中,“东海大桥海上风电示范工程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为我国首个大规模海上风电场建设与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校产学研技术成果助力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成为“全球最清洁的火电厂”等。此外,涉外培训项目不断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电力生产的骨干人才。(完)
http://www.sh.xinhuanet.com/2016-05/13/c_1353563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