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试点工作现场会召开

27.04.2016  17:18
      为展示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试点工作成果,为全市性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试点工作提供经验和示范,4月27日上午,市教委在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召开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试点工作现场会,对本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三年来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对下一阶段的改革试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动员。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向全市38所试点高中进行了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健美操6个专项的教学展示,上理工附中、民立中学、继光高级中学作了大会交流。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中共上海市委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的通知》有关要求,建立科学完善的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体系,切实提升体育课教学质量和效果,充分发挥体育学科在全面育人中的功能和价值,改变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帮助学生掌握2项可以伴其终身发展的体育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兴趣和习惯,结合本市深化二期课改的实践,2012年,本市率先启动了以高中体育专项化为引领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试点工作。首批在17所试点高中开展“打破年级和班级限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水平的选项、分班、分层教学”。经过2年多的实践,2015年5月,经各区县教育局组织申报、市教委审定,21所高中成为第二批试点高中。同时,为实现各学段体育课程改革的联动和有序衔接,2015年,市教委在全市各区县的22所小学正式启动开展小学兴趣化体育课程改革试点,在23所初中启动初中多样化体育课程改革试点,并确定徐汇、闵行、宝山区为本市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整体试点区。

在总结两轮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试点工作的实践基础上,市教委正式印发了《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高中专项化改革的目的意义、主要任务和实施要求。在试点工作过程中,市教委成立专家督导组,至38所试点高中进行全覆盖跟踪调研,对学校的试点工作进行指导。目前,本市高中专项化试点涉及学生总人数为22526名,原有行政班608个,重新组编为989个专项班,每个专项班学生人数平均为22.8人,全面实现了小班化教学。按照学生的喜好和学校的条件,一所试点学校一般开设4-8个运动项目,最多的一所学校开设10个运动项目,总共涉及26个运动项目,多项目的设置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又充分体现了试点学校的体育特色。专项教学课一般实行两课连排,即一堂体育课80分钟,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下一阶段,市教委将通过推行兼职体育教师制度等措施重点解决教师数量和专项能力不足、教学设施难以满足专项化教学需要等瓶颈问题,并将于暑期开展专项化试点学校体育教师专题集中培训,适时扩大试点范围,让更多学生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