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总改起 把基层做实 让职工受益

26.11.2016  00:34

——上海工会改革一周年纪实

  一年前的今天,市总工会召开改革动员部署会,正式启动工会改革工作。一年来,在市委和全总的领导下,上海工会坚持从市总改起,把基层做实,让职工受益,着眼于建机制、强功能,聚焦主业主责深化推进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一系列的“”都是为了那个不变的初心———代表职工、服务职工、维护职工。

  2015年11月24日

  上海市总工会召开工会改革动员部署会

  2016年2月底

  市总机关13名年轻干部到基层工会报到

  2016年3月28日

  市总工会下发指导意见突出工会维护职能

  2016年4月28日

  “申工社”APP正式上线

  2016年5月18日

  首批“上海工匠

  培养选树活动启动

  2016年7月11日

  宝山区顾村镇非公企业工会改革试点动员大会召开

  2016年11月16—1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李建国在沪调研时,对上海工会改革给予高度评价

  出发,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针对“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脱离群众的突出问题,上海市总工会“猛击一掌”,从机构设置、干部管理、运行机制和支持保障等方面予以重点突破,解决自娱自乐、隔空喊话、封闭运行等问题。群团改革的成果必须体现在“四化”问题的解决上,其核心就是制度创新。

  破解“倒金字塔”向改革要活力

  中山东一路14号,万国建筑博览群里上海市总工会的大门始终敞开着。群团改革一年整,这里见证了许许多多新故事的起始。

  从上海群团改革试点方案明确建立“小机关、强基层、全覆盖”群团组织体系的那刻起,市总工会就将对机构设置“叠床架屋”问题进行优化调整,推进机关扁平化改革放在了重要位置。

  一系列的大动作随即展开,市总工会原来13个机关内设机构,在“机构精简、职能聚焦、效率提高”的目标下,被优化整合为9个。一个承担着夯实基础、搞活基层、充分发挥基层工会功能作用的重要职责的部门———基层工作部———在优化整合中得以成型,成为了在强基层方面最直接最有力的措施;重组劳动关系工作部、权益保障部、宣传教育部等综合服务部门,确保市总工会机关运转高效。

  为了破解工作力量上“倒金字塔”的难题,市总工会着力“减上补下”。2016年2月18日,市总工会机关的青年工会干部们在机关大门前同自己工作了多年的大楼依依惜别,奔赴全市6个区县街道乡镇工会。这批工会干部中,大部分为“80后”,年纪轻、干劲足、思维活跃、业务熟悉,给亟待充实和加强基层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草根走进机关兼挂职干部成为“娘家人

  有人从这里走出机关,奔向基层充实力量,也有人给这里带来了最基层的呼声。

  从一线职工到全国劳模再到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朱雪芹的人生角色越来越丰富。在市总工会召开的十三届七次全委会上,40名像朱雪芹一样来自基层一线的人员被补选为市总委员,有的担任市总常委。补选的市总委员一改“重精英、轻草根”的现象,注重来源广泛、更接地气,向“小三级”工会干部倾斜、向非公企业工会干部倾斜,基层工会工作者直接参与市总工会议事决策的渠道得以进一步拓宽。同时,这些基层委员中有13人曾获得全国、市级荣誉称号,其中全国、上海市劳模5人,全国、上海市优秀工会工作者4人。

  23名挂职干部也在改革的背景下走进了“娘家人”的队伍。市总工会专门制定了《关于上海市总工会机关挂职干部和志愿者管理办法(试行)》,“跳出”体制、不拘一格、广纳人才,积极物色和选派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身份、不唯职级,按照人岗相适的原则来安排具体的挂职岗位和职务。同时在市社会工作党委的支持下,面向“两新”组织招贤纳士,使干部配备和队伍结构能更好地切合工会作为群众组织的工作特点和需要。

  社工为基层工会带来改变

  在市总机关全力落实改革举措的同时,浦江两岸,一支社会化的工会工作者队伍正在逐渐壮大。

  直面职工的“小三级”工会曾经普遍编制不足,群团改革启动以来,以各区总工会作为业务主管单位,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的社会组织,建立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的做法进入了加速模式。

  不受现有干部编制约束,增强“小三级”工会工作力量、提高工会工作专业化水平,缓解企业工会维权难问题,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的作用日益凸显。

  市总工会制定了《关于加强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以“社会化运作、契约化管理、专业化培训、职业化发展”为原则,对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的招聘录用、薪酬管理、教育培训、职业发展等进行规范。同时,探索建立社会化工会工作者表彰奖励机制和职业晋升机制,多渠道拓宽职业晋升空间。

  数读改革:

  ●市总机关编制从原来的135个精简到82个,精简的53个编制全部下沉到街镇(园区)工会,其中13名基层经历相对缺乏的年轻干部“带编”到街镇总工会工作。

  ●目前,市区两级工会经遴选招录专职干部13人,23名挂职干部充实到市总机关各部室。

  ●市总工会补选了38名委员、2名常委。38名委员中有32名来自基层一线,市总工会基层委员比例由20.7%提高到了40.1%,市总工会常委中基层一线人员的比例由11.8%提高到了25%。各区工会都按照这一原则相应提高了基层一线人员的比例。

  ●为切实解决基层工会“有人办事”问题,市、区两级共同出资,按照每2000-3000名会员或30-50家工会配备1名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的比例,为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配备工作人员,目前,全市12个区总工会共有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841人。

  创新,始终以职工为“圆心

  群众性是群团组织的根本特点,“四化”的实质就是脱离群众。群团改革启动以来,市总工会坚持开展工作和活动以职工群众为中心,把服务职工群众作为工作的生命线,进一步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自我革新。

  工会与职工“一网情深

  “互联网+”和工会工作的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市总工会以构建“身边的工会、温馨的家园”为理念,运用网络化的思维模式,力求做到问计于网、业务上网、维权到网、服务在网。

  借助网络的力量,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得以重塑,各项工作全面拓展到网上和移动终端,形成线上受理、线下办理、一键通达的全方位、全时段服务体系。

  通过“互联网+”,三个更高水平的上海网上工会工作体系正日趋完善:市总工会官方网站、上海工会发布官方微博、申工社官方微信、申工社APP四大平台;市总工会官网和直管单位中的劳动报、12351援助服务中心、工会会员卡等“1+8”的官网体系;市总工会官方微博、微信、APP和全市工会系统的微博、微信、APP的“3+140”官微矩阵的平台体系。

  2016年4月28日,“申工社”APP正式上线。APP内含15个一级目录、50余个二级目录。自此,广大职工有了一个全方位面对面服务的“网上职工之家”。“网上工会”建设成为维护职工权益的新阵地、服务职工的新窗口、联系职工的新渠道、教育职工的新平台。

  在市总工会层面新媒体建设积极推进的同时,本市各基层工会新媒体建设也迈出了坚实一步:上汽家园、长宁、杨浦、静安、徐汇等公众号等纷纷开出。

  职工服务站,填补服务“空白点

  在职工集聚度高且流动性大、工会覆盖不到的各类园区、重大建设项目、城市综合体等地,职工有诉求但无响应,有需求但无服务。工会服务出现的空白点,又该如何填补?

  各区总工会按照市总提出的探索建立职工服务站的要求,联手共青团和妇联组织,结合区域实际,创造性地开展职工服务站建设。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京城驿站”、徐汇区“滨江建设者之家”等等一批靠前设置,服务下沉的基层职工服务站陆续投入使用,成为服务职工、联系企业的“新窗口、新桥梁、新触角”。据统计,截至日前,全市共建立基层服务站177个。

  职工服务站建设成为了“一竿子插到底”服务职工的重要阵地,工会工作的手臂由此得以延长,服务的零距离优势让更多职工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各个服务站内根据自身情况,配备了法律服务、心理咨询、帮困帮扶、文体指导和爱心公益等团队,做强服务载体,延长服务时间,适应职工工作“生物钟”,满足不同职工群体的多元需求。

  目前,各个职工服务站的“辐射效应”也在增加,以服务促建会、促入会的工作理念,正不断结出硕果。“京城驿站”周边的鸿祥大厦内拥有近200名员工的恒大房地产有限公司,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工会组织;在海通大厦,谷海物业公司的40余名职工,以单体入会的方式加入街道区域性工会农民工综合分工会。

  “上海工匠”千人计划让匠心回归

  在公交站头,商场楼宇,一部《上海工匠》纪录片让市民们了解了城市里的那些“工匠偶像”。在科创中心建设的历程中,匠心精神的回归成为了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最接地气的着力点。

  和纪录片,微电影和《上海工匠》图册一道面世的,还有《关于推动一线职工岗位创新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意见》,市总工会联合市发改委等部门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组织推进、人才培育、支撑服务和综合评价为主要内容的上海职工创新服务体系。从今年开始,市总工会投入职工创新方面的经费将大幅增加,达到2000万元左右。在工匠的评选中,职工可以通过自荐的方式直接参与进来,手续大大简化,改革的红利真真切切地转变为了职工的福利。

  而这项计划最终的野心,是调动千万职工的创新积极性,将一线职工的创新纳入城市创新体系,着力推动各行各业培养选树一大批“行业工匠”,通过重塑新时代的“工匠精神”,进一步激发全市职工创新创造活力。

  数读改革:

  ●截至2016年10月底,申工社微信关注数25万多人,APP下载量17万人次,栏目总点击数720万次。

  ●“中国梦·劳动美”班组(团队)文化网络大奖赛,全程利用网络开展,吸引了1.3万个班组、7万多名职工参与。

  ●实施上海工匠培养选树计划,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产生88位首批上海工匠。

  坚守,定格工会主业主责

  如果将改革比作登山,无论途中怎样轻装上阵,或者改变行进方式,目标始终定格在最高的那座峰。对于工会来说,最高的那座峰永远是引领职工、维护职工、服务职工。

  团结职工让上海变得更精彩

  当前,上海正大力创建科创中心,实现城市发展,要靠每一个普通劳动者共同创造。如何引领广大职工共同投身科创中心建设?上海工会始终铭记自身职责。

  引领职工,就是做正能量的播种机。上海工会大力弘扬主旋律,在“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中,工会组织开展的焦裕禄事迹图片展、创作并推出主旋律话剧《邹碧华》、职工文化寻访、农民工诗歌赛等系列活动,用职工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乐于接受的形式来宣传党的方针、理论、政策,进一步坚定了广大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引领职工,就是为劳动者创造更大的发展舞台。各级工会以经济建设为主题,让传统的劳动竞赛焕发出时代活力。市级机关系统开展的建功“十三五”劳动竞赛,围绕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科创中心建设等,通过岗位练兵、技能比赛、技术培训等活动,培育造就更多“能工巧匠”;在中国移动上海公司,一场以“深化转型创新突破选育互联网+核心人才”为主题的劳动竞赛,唱响了企业发展的最强音……

  引领职工,是为劳动者提供更强动力。今年,市总工会对“职工晋升技师、高级技师奖励计划”实事项目进行扩容,增设一线职工授权发明专利奖励计划。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市总工会对一线职工授权发明专利奖励共806名,奖励金额超80万元。

  伸出温暖双手我们就在你身边

  今天的上海,每一刻都跃动着新的音符、冲刺着新的高度。

  随着上海市“十三五”规划全面实施,战略结构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和国资国企改革、非公经济转型升级等力度正逐步加大。与此同时,劳动关系领域的新变化、新问题也浮出水面……这一切,都无可回避。

  市总工会主席洪浩指出:依法维权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组织能否代表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把他们紧密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是衡量工会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

  工会,开启了新一轮的维权行动。《关于突出维护职能加强工会协调劳动关系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强上海工会职工法律援助工作实施方案》、《工会预防化解群体性劳资纠纷履职情况通报方案(修订)》,今年年初,上海市总工会连续制订、下发三个文件,在明确构建“工会法律援助、法律监督、集体协商、民主管理”四位一体的工会维权工作体系基础上,向劳动者伸出温暖而有力的维权臂膀。

  法律援助“零门槛”。从今年起,各级工会不仅拓宽了工会法律援助服务范围,而且扩大会员和职工受益面,提出工会法律援助对会员合法劳动权益实行“零门槛”援助服务。与此同时,市总工会围绕职工生物钟转,延长了12351职工援助服务热线的服务时间,24小时全天候守护在职工身旁,为职工答疑解难。在全市各区、街道、居民区,工会援助的火种也呈燎原之势:浦东新区工会积极引入社会资源,通过与专业律所签约、组建志愿者队伍等,重组并扩充了工会法律服务力量;金山工会建立起一支由社会律师、职工法律维权志愿者、劳动关系指导员、工会社工等组成的160余人规模的法律援助办案人员队伍,实现应援尽援……

  一盏盏劳动争议预警之灯,在各区工会亮起。上海业合服饰有限公司因搬迁补偿存在发生群体性劳资纠纷的隐患,青浦区徐泾镇总工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于职工提出的社保、动迁补偿等问题多次调解,最终,全体职工签署了解除劳动合同补偿协议;今年2月,当得知秋雨印刷(上海)有限公司由于股权变更即将关闭的消息后,闵行区总工会与梅龙镇总工会提前介入此事,合力推动企业根据职工情况修改了经济补偿方案。

  最终,150余名员工与企业签订解除劳动合同协议,顺利完成企业股权变更……

  职工的需要就是工会努力方向

  党的第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提出,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怎样实事求是地回应职工的发展需求和期待?在这道试题面前,市总工会坚持职工所需、普遍受惠的原则,逐步形成了工会实事项目机制,实事项目已从启动时的五大项目拓展到十个项目,项目内容涵盖了职工休息休假、教育培训、技能提升、健康安全等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这些实事项目化为一颗颗“种子”,在基层工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黄浦区总工会通过“市总工会补一点,区工会贴一点,基层单位出一点”,扩大该区非公企业职工健康体检的覆盖面和力度,让更多已建会的非公企业职工得福利;以推进中小企业职业安全卫生为目标的“工具包”项目让上海双木散热器制造有限公司尝到了甜头。继上海市总工会组织专家现场指导后,车间里所有职工都佩戴上耳塞作业,电焊工戴上了防尘口罩……车间工作环境明显改善,职工健康权益受到保护,服务企业的热情更高了。

  数读改革:

  ●已有15个区完成劳动人事仲裁院设点工作。截至2016年11月18日,全市各级工会共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服务9493起,远远超过去年全年3656起的办案量。

  ●在原有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基础上,建立由157人组成的上海工会劳动关系指导员志愿者队伍。

  ●今年以来,共对35家涉事企业开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其中民营企业21家、外资企业14家。截至目前,市区两级工会对85家问题企业进行了口头警告,对45家企业开具《整改意见书》,对6家企业开具《处理建设书》,将3家拒不建立职代会制度企业的信息纳入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展望,改革永远在路上

  毋庸置疑,任何一次成功的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群团改革的“长征”路上,上海工会刚刚走出了第一步。今后的路该怎么走?每一位参与群团改革的工会干部心中都有自己的蓝图。

  希望基层工会的力量再强大一点,这是一位街道工会干部的心声。这位工会干部所在的街道共有2万多名工会会员,但真正从事工会工作的只有她和另一名工会指导员,他们也想从社会上招聘人手,但懂得工会知识、热爱这份工作的却并不多;他们也想多为职工开展活动,但精力实在不够用……

  对此,市总工会已经开出“药方”:明年,市总工会将开展改革评估。全面回顾总结一年来工会改革的做法经验,查找工作中的短板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明确下一阶段目标任务,动员全会上下齐心协力抓改革、一心一意谋突破。

  同时还将在进一步在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上持续用力。突出建机制、强功能,持之以恒突出维权主业主责,切实转变与改革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和工作作风,特别要建立落实机关干部联系基层长效机制,以改进作风、联系基层、服务职工为工作导向,促使广大工会干部与职工群众打成一片,切实为职工维权服务。

  继续深化打通工会组织联系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工作,也将作为明年工作的重点之一。市总工会将扩大非公企业工会改革试点,推广职工企业体制外入会、网上入会等有效做法,不断总结完善工会组建的方式方法,深化实事项目、网上工会建设、选树上海工匠等工会服务职工的各项工作,努力扩大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对职工群众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把更多的职工群众吸引凝聚到党的周围。

  从市总改起,把基层做实,让职工受益,上海工会改革永远在路上。

    作者:王枫 裴龙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