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多管齐下加强下立交管理 坚决杜绝发生淹车死人事故

26.08.2014  10:49

8月22日,广州白云区棠乐路京广铁路涵洞发现一起因暴雨积水导致车辆被淹,造成车内一家7口溺亡的事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为本市的下立交防汛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2005年“麦莎”台风和去年的“菲特”台风期间,本市也曾发生过下立交积水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为坚决杜绝再次发生淹车死人的事故,市防汛部门始终把下立交管理作为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会同相关部门全力推进下立交防汛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基本形成了“全市一盘棋、市区共推进”的下立交防汛管理局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组织力量摸清下立交“家底”。本市道路下立交数量众多。经排模,人行车行下立交总数达563个,且管理的责任主体多元,除由市区两级路政管理机构直接管理的216座下立交外,其余347座分别由铁路、乡镇、工业区、村委以及开发公司等单位或部门负责管理。据统计,目前易积水的下立交共有124座(历史上积水深度超过25厘米),其中积水深度超过1米的共有45座。究其积水原因,主要是由于建设期设计标准过低、地区排水能力差或者周边排水管网不畅等因素的影响,尚难以应对短历时、强降雨等极端天气。

二是建立下立交应急管理系统。在全面排模梳理的基础上,市交通委通过科技创新来优化管理,研究开发了下立交应急管理系统,将下立交设施的基本数据、地理位置、责任主体、应急联系方式、实时积水情况等信息纳入其中,为日常的数据管理、汛期的应急指挥和数据报送提供了便捷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三是健全“设施全覆盖”管理体系。为避免出现管理盲区,市交通委联合市水务局向各区县管理单位下发了《关于加强本市道路下立交设施防汛防台管理的通知》,以书面形式明确区县管理单位的工作职责;及时召开全市路政行业安全、防汛工作视频会议,布置相关工作要求;积极走访部分区县管理单位,就设施现状、管理制度等方面开展了针对性调研。

四是完善横向“三合一”应急机制。公安、路政、排水三部门形成了下立交设施管理维护、交通管制、积水抢排“三合一”的工作机制,按照下立交“积水20厘米限行、25厘米封交”的管理要求,通过加强值守、及时封闭、全力抢排等措施确保下立交防汛安全。

五是推进下立交整治工作。自2013年以来,本市有90余座下立交开展了泵站、电路、管道、阻隔等不同程度的改造工作。目前市交通委已制定计划,力争用三年时间将全市563座下立交设施进行改建,以进一步完善下立交设施防汛排涝能力。

六是完善积水警示系统、禁行设施的设置。目前全市563座下立交已全部设置了警示性标志标线等设施,并以市属曹安公路封浜为模板,正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进积水信息显示屏、视频监控系统、值班岗亭、拦截护栏、交通信号预警提示等设施的建立,努力实现下立交设施管理的标准化、统一化。

七是加强突出问题的督促检查。针对今年入汛以来,在几次暴雨中频繁发生过积水的嘉定京沪高速金园一路、金山枫泾宋浜等下立交,市防汛办多次到现场进行监督检查,要求相关单位重点关注,切实加强应急值守,完善落实两路供电、避雷装置等整改措施,确保不发生淹车死人事故。